相關鏈接
IT精英轉行“玩太空”
微軟創始人之一保羅·艾倫開創的太空公司立足于開發一種新型的雙機身航天器,可以攜帶一枚火箭進入大氣層,再用火箭自帶的推動器繼續將其送入軌道。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富豪對太空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最近,“太空船二號”完成首次動力飛行,讓這一項目的掌舵者英國富豪理查德·布蘭森再次成為媒體聚光燈的焦點。特立獨行、行事高調的布蘭森是最為人們熟知的富豪投身航天太空業的典范。
2011年7月21日,當“阿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迎著黎明的曙光降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時,人類航天史的一個時代正式終結。不過,這并非人類探索太空的休止符。隨著航天飛機的退役,政府也逐漸轉換航天科技壟斷者的角色,將更多空間讓與民間,一個積聚草根力量的“后航天飛機”時代正曙光初現。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有一個坐落在沙漠旁邊的小鎮——莫哈韋。在小鎮入口有一塊地標牌,上書醒目大字:“歡迎來到莫哈韋:通往太空的通道!”這里距離硅谷不遠,二戰時曾有一個空軍基地。但今天,它卻成為“新太空運動”淘金者的天堂,并有了一個新的名字:莫哈韋航天航空港。
在莫哈韋,一群新的太空公司正在聚集。更有趣的是,這里聚集的太空夢想人,一大批都來自IT業。
“這很像當年的硅谷效應。”莫哈韋航天航空港首席執行官斯圖亞特·韋特說,今天,這兒已經聚集了10多家太空探索初創公司和他們的靈魂人物,除理查德·布蘭森之外,更多的是IT業的大亨們。
這一太空港創下不少人類航空的歷史。2004年,第一艘私人載人飛行器“太空船一號”就在此升空。
IT行業的背景,讓這些草根太空公司的航天創業充滿“硅谷范”——敢想、敢做!在莫哈韋航天航空港,微軟創始人之一保羅·艾倫開創的太空公司專門立足于開發一種新型的雙機身航天器,它的機翼長度超過一個足球場的長度,可以攜帶一枚火箭進入大氣層,再用火箭自帶的推動器繼續將其送入軌道。若研發成功,就可以不再使用龐大且昂貴的火箭發射臺。
亞馬遜公司的創始人杰夫·貝佐斯則創立商業太空公司“藍色起源”,該公司致力于設計一種類似膠囊的新型輕便火箭——“新牧羊人”,以便花更少的錢,讓普通人也能進入太空。
ID游戲公司總裁約翰·卡馬克曾經設計出《雷神之錘》等著名電腦游戲。不過,如今開發游戲已不是他唯一的愛好。卡馬克迷上了火箭發射器。他創立了太空公司“犰狳宇航”,研發如機器人般的可循環火箭。目前,這種火箭已經進行過上百次試飛。
SpaceX公司的老板艾倫·穆斯克也是一位IT精英。十多年前,他將自己的網絡支付公司Paypal以15億美元賣給eBay,開始創辦SpaceX公司。去年5月,SpaceX公司成功使用自制的“獵鷹9號”火箭向國際空間站發射了一艘“龍號”貨運飛船,開啟太空探索商業化和私人化的時代。此后,穆斯克宣布了一個更加驚人的火星殖民計劃。他宣稱在未來15年到20年,SpaceX公司計劃將8萬名地球人送往火星殖民,他們將在火星上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并在火星上休養生息,繁衍后代。
谷歌公司創始人拉里·佩奇、艾瑞克·斯密德,以及好萊塢大導演卡梅隆一起投資“行星資源公司”。在大膽創新這個角度上,這家公司比其他公司走得都要遠——去小行星采礦??仿〉碾娪啊栋⒎策_》,講述的正是人類在潘多拉星球上采礦的故事。(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