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柔道聯合會查明,佟文在2009年柔道世錦賽后的尿檢呈陽性,并宣布對其執行禁賽兩年的處罰,世錦賽佟文所獲金牌將被取消。(《京華時報》5月9日)
知情人士表示,佟文被發現使用的是一種叫做“β-興奮劑”的違禁藥物,俗稱“瘦肉精”。但事件被報道后,佟文和其教練似乎都很委屈,在反思時都不約而同地歸因為“可能誤食了含有‘瘦肉精’的排骨”。相關部門官員也認為佟文一直是興奮劑中心的重點檢查對象,出現這樣問題實屬蹊蹺。
這讓人不由想起不久前發生在美國的一起相同的事件。男子400米奧運會和世錦賽雙料冠軍梅里特因服用違禁藥物被國際田聯禁賽,美國相關部門在第一時間查明原因,梅里特通過律師向全國作檢討,美國田聯主席在媒體上公開批評梅里特“玷污了他的職業生涯”,“他的行為表明了世界級運動員的極其幼稚和責任心的缺失”。(《中國日報》4月23日)
二者比較起來,無論是我們的運動員,教練,還是相關管理部門,在面對“興奮劑門”時,似乎更愿意尋找各種理由推脫責任。按常規講,像佟文這樣的國字號著名運動員,運動隊里對其飲食應該有著很規范的管理,且大賽之前的要求就會更為嚴格。如果真的是因為吃飯而吃出了興奮劑,那將是一件多么荒唐的事情。更何況有媒體報道,早在去年的全運會上,佟文因故缺席了78公斤以上級比賽,“其實在那時候,她被查出服用禁藥的事情已經在柔道圈流傳了”。(《海峽都市報》5月9日)
到底誰該為佟文的“興奮劑”事件埋單?在盡人皆知的鐵律面前,我們還是少一些辯解,多一些反思與行動,盡快厘清事件原因與責任,給國人乃至全世界一個交代。近年來,盡管我國在杜絕興奮劑、凈化體壇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仍不乏有人鋌而走險。根據中國奧委會反興奮劑委員會公布的數字,從1990年到2009年20年間,我國興奮劑檢測共查出大約300多例呈陽性者,其中不乏有孫英杰、歐陽鯤鵬等名將,而現在,這個名單里又多了個奧運冠軍佟文。
問題到底出在哪里?俗話說,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貓膩。現在,金牌之于我們不僅是榮譽、金錢,也是一種政績。滲入了多方利益博弈的體育賽場,更像是一方喧囂的江湖。縱觀近幾屆的全運會,興奮劑、年齡門、消極比賽等事件不斷出現;足球聯賽上假球、黑哨屢見不鮮;就連一個中學生的業余足球比賽,也出現了“國字號”隊員參賽的鬧劇。
目前,我國正在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但體育強國目標的實現,不僅要有領先國際的運動競技成績,良好的全民健身建設,更要有與體育強國身份相符合的誠信形象。佟文事件再一次提醒我們,體育道德建設任重道遠,體育強國目標的實現尚有很多坎要跨越。
來源:中國青年報(劉道彩)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