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孩子一條平坦安全的上學路
****一條艱難的上學路
近年來校車事故頻發造成眾多孩子死傷,其中最慘痛的一起就是去年11月份發生在甘肅的校車事故。慶陽市正寧縣榆林子小博士幼兒園一輛號牌為甘MA4975的運送幼兒的校車(核載9人、實載64人),一輛重型自卸貨車發生正面相撞,造成21人死亡(其中幼兒19人)、43人受傷。
“每當我想到洪鈺從深溝里忍著疼爬出來的情景,想到下雨天土路變成稀泥地孩子們連車都不能騎、還時不時有壞人從棗樹林里冒出來像落單的孩子和家長勒索錢,我就不禁要問為什么農村孩子的上學路就得這么難?”王玉星說。
滄州是全國聞名的金絲小棗產地,六月正是棗花飄香的季節。從路上走過會有淡淡的棗香撲鼻而來,但是對于每天奔波在上學路上的家長和孩子來說,他們卻根本沒有心情去欣賞。
“魯安莊小學的墻上寫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的紅色醒目的大標語,難道這些真的就是口號么?當年我們村小學關閉的時候沒有人事先跟村民商量,就連村長之前都不知道這事。到后來新學校的選址還是這樣,政府說定哪了,孩子就得去那里上學,不管有多遠。”王莊頭村民王樹衛說。
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高洪介紹說,目前,農村中小學數量依然存在下降的趨勢,要重點遏止盲目撤點并校現象。
“我們明確要求,要遏止住盲目撤并農村義務教育中小學的這樣一個趨勢,特別規定,各地要根據自身的地理環境和交通狀況,以及辦學條件,要明確每一所學校的服務半徑,要把保障學生就近入學當做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如果撤并學校比較多,要報上一級政府審批。凡是要撤并學校的,必須要征求群眾意見,特別是農民群眾、家長的意見,如果沒有這個程序,是堅決不允許撤并學校。”高洪說。
****花在路上的時間加倍
盡管王樹衛9歲的兒子把腳脖子崴了,右腳踝腫的老高,但是由于父母沒時間送他,還得忍著疼自己騎車子上學,一天跑上好幾趟。
“有時候我真恨自己沒有能力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學去。雖然城里也有窮人,但至少他們的孩子不用下雨天走在旁邊就是深溝的泥水里去上學。”他說。
孩子上學現在是讓村民最頭疼的事。洪鈺雖然受傷了,但他還是比較幸運的,畢竟他還有個村里有小學的姥姥可以投奔,可對于大多孩子來說,如果他們想繼續接受教育,那就不得不每天在塵土飛揚的土路上來回四次,跑上40多里地。
到了雨季和冬天,花在路上的時間就得翻倍。
王樹衛說:“每當下雨的時候,這個路和學校前的空地就變成了小泥塘,小孩子走在里面經常鞋子陷到泥里拔不出來。小點的孩子下雨天家長就背著上學,大點的孩子自己走至少要一個多小時。所以一到雨天經常有曠課不來的。長此下去,對孩子學習肯定有影響,有的孩子受不了這份苦就干脆不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