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在過去3個月時間里,一場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災持續襲擊了中國中部和北部,持續時間之長、受旱范圍之廣、程度之重為歷史罕見。2月5日,中國啟動I級抗旱應急響應,是新中國成立近60年的第一次。中國氣象局高度重視抗旱氣象服務,欲以超常規手段來應對旱情。2月17日,中國日報特邀中國氣象局官員,就讀者和網民關心的問題進行視頻專訪。以下是訪談實錄:
【主持人】面對氣象干旱,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提出要提供“超常規的氣象服務”,和老一套方式方法相比,這次氣象服務在哪方面打破了常規?
【翟盤茂】大家都知道,春節一過,中國氣象局就意識到了這場干旱持續的時間已經很長。后來我們提取了一系列專門服務材料,報送有關部門。在組織的抗旱專題會議后,第二天開了電視電話會議,之后我們進入了特殊的工作狀態。
這種特殊的工作狀態在奧運服務期間才采取過。意味著我們每一個有關的領導同志必須每天早上都要統一關注天氣的變化和旱情的演變,我們每天早上8點要出抗旱氣象服務的專報,把旱情和降水的情況以及我們采取的一些其他方面的對策情況及時上報國務院和有關部門。同時對我們抗旱氣象服務的全部信息進行滾動,監控每一個部門在采取哪些行動。再一個是我們積極組織了人工氣象方面的工作。告訴對相關省和受旱區域有沒有抗旱的條件。下屬各旱區的氣象部門也作出了貢獻,有不少的領導親臨第一線指揮人工氣象作業。
再一個是增加了氣象檢測高頻次預報的服務,還有一個是我們把一些情況及時地和有關部門進行溝通。比如說前段時間下了雨,我們及時和農業部進行溝通和會商,和農業部的同志一起商量對策。我們也派了專家組到旱情最嚴重的地區進行實地調查,看看麥苗有沒有受到影響,整個過程中應該說氣象部門是處于高程度、密集的狀態,比在汛情的時候大家都更累,都處于更重大的責任狀態中。
【李維京】我補充一點,實際上中國氣象局在這個過程中應該說把全國從事氣象工作的同志們都動員、調動起來了。很多氣象工作者深入到基層一線指導抗旱工作。我曾經隨國務院抗旱檢查組到河南、江蘇這些區域看過,每到一個地方都有氣象部門有關的專家在抗旱一線進行指導,指導他們如何澆水、如何進行科學的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