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在過去3個月時間里,一場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災持續(xù)襲擊了中國中部和北部,持續(xù)時間之長、受旱范圍之廣、程度之重為歷史罕見。2月5日,中國啟動I級抗旱應急響應,是新中國成立近60年的第一次。中國氣象局高度重視抗旱氣象服務,欲以超常規(guī)手段來應對旱情。2月17日,中國日報特邀中國氣象局官員,就讀者和網民關心的問題進行視頻專訪。以下是訪談實錄:
【主持人】我們知道中國每年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旱情發(fā)生,請二位介紹一下今年旱情的主要特點?
【李維京】今年的旱情有這么幾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從去年11月份開始,降水相對偏少,無雨日增多。我們看一下河南,包括河北、京津地區(qū)以及黃淮地區(qū),大部分地區(qū)持續(xù)無雨的日數達到100多天。北京從去年的10月24號到今年2月12號首次下雨有110天無降水。這在歷史上應該是排第一的。在北方廣泛的冬麥區(qū)里面大部分地區(qū)的降水量基本上比常年要偏少6成以上,部分地區(qū)達到了8成以上,所以降水非常少。這是第一個特點。
第二個特點,在降水偏少的同時溫度很高,所以平均氣溫高,平均氣溫高,土壤蒸發(fā)加大,所以給冬小麥的越冬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這是第二個特點。
第三個特點,大家知道氣溫平均高,但是它的起伏很大。我們實際上是旱凍相加。大家知道今年北京地區(qū)有一次溫度非常低,有一段時間非常冷,尤其是冬小麥在干旱情況下抗寒能力也降低了,這給抗旱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另外一個是干旱的面積很大,整個華北、黃淮,包括京津地區(qū)大范圍的干旱,范圍非常廣。所以災害影響也比較大。這是今年這次干旱我們總結的四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