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新醫改方案修訂最終稿將于近期對外公布。其中,對作為近期的五大醫改重點之一的醫保制度改革給出了改革方向。
新醫改方案修訂稿和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提倡以政府購買醫療保障服務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各類醫療保障管理服務”。
這一表述意味著,管辦分開也是醫保制度改革的方向之一。
同時,修訂稿對相關醫保管理制度,如醫保關系轉續、異地就醫結算、醫保保障水平、基金結余率,也提出了具體改革政策要求。
醫療保險作為分擔患者醫療費用的重要途徑,是國際社會普遍使用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是此輪醫改解決看病貴問題的關鍵環節。因此,以提高醫保管理效率為目的的相關制度改革,也是新醫改的重要部分。
從修訂稿看出,未來3年,在不斷擴大人群覆蓋面的基礎上,醫保相關體制機制改革也將邁開步伐。
破解醫保轉續難題
隨著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三項醫保制度的建立,醫保從制度層面覆蓋所有人群的目標已得到解決。即制度上實現了全民醫保。下一步,醫保管理能力提高和相關機制改革成為命題。
首先,醫保轉續、異地就醫結算有望實現制度性突破。
據消息人士透露,修訂稿中新添了“以城鄉流動的農民工為重點積極做好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以異地安置的退休人員為重點改進異地就醫結算服務”內容。
這意味著,現行醫保制度在人員轉移流動方面的政策障礙,將成為今后三年醫保改革的重點領域之一。
和養老保險一樣,由于現行醫保在全國沒有形成統一的統籌區域(醫保統籌區是指在一定的社會范圍內,建立一個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在這一基金內要實現收支平衡),即省和省之間,甚至市與區縣之間不是一個統籌區域,導致醫保成為帶不走的“地方糧票”,即跨省、跨地區的醫保無法轉續,包括由此帶來的異地就醫如何結算的難題。
“農民工和異地安置的退休人員具有代表性,是解決這一難題的突破口。”一位參與醫改的專家分析,農民工具有流動性強的特點,解決好農民工醫保轉續問題,可為其他醫保轉續提供經驗。
實際上,有地方已在省或市級層面嘗試建立統一的統籌區,以實現醫保關系可攜帶、可轉移、可續接,如江蘇、海南、黑龍江等地區。
除一個醫保體系內跨統籌區面臨著轉續問題外,參保人員如果身份出現變化,如非就業居民轉變為就業“職工”時,也面臨著醫保各項制度之間的續接問題。對此,修訂稿中再次明確提出,要“做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之間的銜接”。
此外,提高醫保保障水平、調整基金結余率,也是新醫改對醫保制度改革提出的要求。
“提高的標準大約是農民年人均收入的6倍。”上述消息人士透露,醫改實施方案提出,新農合“封頂線”要隨著當年農民總收入水平增加而相應提高。
提高醫保保障水平,也就是要提高醫保報銷比例。從目前各地實施的醫保報銷政策看,城鎮職工醫保報銷比例達到80%,而城鎮居民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僅為30%-60%。
另一方面,醫?;鹩殖尸F高結余率現象。根據人保部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底,全年全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收入2257億元,支出1562億元,年末基金累計結存2477億元。
“降低保險資金的積余率,提高已有保險資金的使用效率。”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公共經濟學系主任蔡江南對記者表示。他也提供了一組數據,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在2007年的當年資金結余率高達30%;新農合當年的資金使用率只有81%。
據上述消息人士透露,醫改實施方案提出“積極探索合理的結余水平,并適當調整結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