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啞巴在農戶家中舞著蹈著。這神秘的啞神之舞將給這一人家帶來安寧與幸福。(適志宏 攝) |
 |
彝族阿妹在柵大路,準備和遠方來客對歌。在啞巴會上,這是蓋瓦灑人迎接來客的特有方式。(適志宏 攝) |
面對傳說中的啞神,我們和許多同去的媒體朋友一樣,心情是激動而緊張的,一面忙著抓拍啞神和狂歡的人群,一面又怕被啞神逮著。鼓聲炸響,嗩吶也不干示弱,啞神在毫無音樂伴奏下,右手持刀、桿、或叉,左手使勁搖著系于其胯間的鈴鐺,或時而猛擠出豬尿泡里的水狂跳,眼睛不安分地向周圍打歌的人群挑逗、搜尋,發現了看中的女人,就會以老鷹捉小雞的速度,疾步竄上去逮住她,把她拉進場內狂舞、嬉鬧,并使勁用力搖響響鈴給她們聽,或帶著她們夸張的手舞足蹈,被抓的女人象羊羔一樣被緊抓無法脫身。忽然,我們同行的一位正在拍照的女記者一聲尖叫,原來她被啞巴抓了個正著,只看見啞巴的大手擁著的朋友,朋友掙扎著。正當我們觀望著下文的時候,突然感到有一股力量在牽引著我們的身體,當我們回過神的時候,我們已經被啞巴緊緊抱住了?!鞍?!我們是男人啊!”可啞神是不會跟你說話的,他的手在你的肩上,身體上摸索著,他們是在把吉祥送給你。啞巴還不放手,一陣掙扎,我們終于掙脫而出,再看去,看到那個啞巴又去找另一個男同胞去了。我們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那是女啞巴。
“被啞神擁抱是幸運的!看來,我們總是幸運的!”一個站在我們身邊的朋友一邊為我們擦去啞神弄在我們身上的顏料,一邊對我們說。那一刻,我們的心陡然一動,突然就感動起來,那些以神的名義,以舞蹈的形式給眾人驅邪災免難的啞巴,他們是善良之人,他們的舞蹈是善意的舞蹈。
叮叮、當當在啞神為取悅我們而搖響的搖曳的鈴鐺聲中;在啞神與我們的身體接觸中;在木棒、刀、桿、或叉舞動中,在啞神躍動懷抱里,我們完全忘記煩惱,忘記了時間,悠悠然,仿佛我們自己也做了一回神仙了?;秀敝袕V場上的啞神與人的狂歡盛宴已散,漆黑的夜里村中小路上時明時暗的香火,農家小院里不時傳出的鈴鐺聲,驅邪逐魔的“啞神”還在村里挨家挨戶按自古以來規矩繼續他們神圣的舞蹈。“不識啞神真面目,只因未到蓋瓦灑”,一天一夜的接觸,怎能窮盡神秘的啞神舞帶給我們的幸運和喜悅,夜已經很深,當汽車的喇叭聲清脆的響起,帶著“啞神”賜與我們的幸運和祝福,在漫漫旅途中我們一定會一路平安吉祥!
相關鏈接:
“啞巴神”(彝語熱悶巴)其實是幾百年來一直流傳于云南大理州南澗彝族自治縣公郎鎮蓋瓦灑的彝族村寨中一種古老而神奇的舞蹈。這種舞蹈分為選會頭、選啞巴神、柵大路、醇香米酒、打歌對調、與啞神狂歡、驅妖降魔、諸神回府8步驟完成。這種舞每年只跳一次,時間為農歷二月初八,原來舞者是全裸體的近年來才開始著褲。舞者身上涂有斑馬狀圖案,帶著面具,舞時大家都不能出聲,更不能張燈照明,故名“啞巴舞”。2005年9月,啞神舞被列為大理州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名目;現在正著手申報云南省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目。
溫馨提示:蓋瓦灑地處滇西大理州南澗彝族自治縣公郎鎮的無量山中,距離國家級4A景區大理約150千米:只通汽車,不通航班和鐵路。外地游客可乘飛機或者火車到昆明,轉乘昆明到臨滄的汽車在公郎鎮下車,然后乘公郎鎮當地的車到蓋瓦灑。(從公郎鎮到蓋瓦灑的路況較差,是山村公路,有13千米,乘車需要30分鐘)也可以乘飛機到昆明,在乘飛機到大理,從大理乘汽車到南澗,從南澗縣城乘車到公郎鎮再到蓋瓦灑。
編輯:鄧京荊 來源: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 (王永虹 楊訓波文/ 適志宏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