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中國故事
![]() |
中石化"哭窮"暖場上漲 油價上調已"箭在弦上" 2009-08-25 10:10
上調幅度或超每噸500元 “國內油價上漲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上調幅度估計要超過每噸500元。”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崔新生表示,“可以說,每噸500元的上調幅度是界線。如果國家發改委將油價調整幅度控制在每噸500元以下,那還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如果油價上調超過了每噸500元,那么就值得思量,尤其是在國家存在通脹預期的情況下。”崔新生認為,“特別是中產階層的壓力,將在新一輪的水價、液化氣價和油價的上調中進一步加大,直接表現為工資不夠用。而上調工資,勢必又會加大中小企業支出的成本,而在總體經濟形勢仍處于恢復元氣的時候,沒有多少企業能夠承受成本的增加。可以說,現在的形勢已經比較危險。” 然而,在本次油價調整的時間節點上,人們“不出預料”地又一次聽到了石油巨頭“喊虧”的聲音。一位中石化人士對媒體表示,在煉油業務上,如果8月底不上調油價,其就將面臨虧損。 可是,與該人士的表態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中國石化8月23日公布的半年報,其報告顯示,中國石化上半年凈利潤331.9億元,同比增長3倍之多。同樣,或許是受到了油價或將上調等利好消息的刺激,中石化和中石油在昨日的股市中表現穩健,其中,中石化收報13.39元,全天上漲2.21%;中石油則收報14.20元,上漲1.65%。 石油巨頭們的“煉油虧損”或許將在月底得到解決,但對于目前的國內油價,出租車行業和普通消費者又該怎么辦呢? “最近加油與今年早些時候相比,每次要多付30多元。雖然知道國際油價漲了,但心里總覺得不是滋味。”私家車主張女士告訴記者。而當記者又將國內油價即將漲價的消息告訴一出租車司機時,他更是無奈,“現在惟一的指望就是加大補貼力度了,希望相關部門可以考慮把油補的公里數再延一延。” “定價機制要從根本上考慮廣大消費者的利益,要真正體現市場上供給和需求的真實情況,而不能為石油巨頭所左右。”崔新生直言,為了理順利益鏈條,還是要從上游業務打開缺口,明晰我國在上游業務的相關成本,這樣才可以讓國內下游市場的油價有個“明白賬”,同時,可以引入競爭機制,讓普通消費者真正受益。記者傅光云 實習生 黃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