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福建
![]() |
胡仙博士等24位鄉賢榮獲“永定縣首批榮譽市民”稱號 2009-11-15 16:43
中國日報網消息:家鄉兒女齊努力,敢叫舊貌換新顏。11月15日,首屆世界永定同鄉懇親大會在“福建土樓之鄉”永定縣隆重召開。開幕式上,永定縣家鄉人民為表示對海內外鄉賢由衷的感激之情,特授與胡仙等24位鄉賢為“永定縣首批榮譽市民”稱號。 永定縣委書記毛高良說,如今的永定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安定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各項事業欣欣向榮。這些成績的取得,是與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和眾多海內外鄉賢的鼎力協助分不開的。 在開幕式現場,永定縣委書記毛高良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胡文虎基金會主席胡仙博士頒發榮譽市民證書。永定縣人民政府代縣長廖德槐先生為馬來西亞霹靂同鄉會名譽會長胡萬鐸先生、馬來西亞拿督胡萬乾博士兄弟頒發榮譽市民證書。 胡仙博士是著名的愛國僑領、“萬金油大王”胡文虎的女兒,1931年生于仰光,早年就讀于香港和新加坡,1951年、1967年分別在美國西北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修習新聞專業。 1954年9月,胡文虎去世后,胡仙繼承父業,成了香港星系報業的領軍人物。當時,胡仙只有23歲,而《星島晚報》處于負債狀態。許多人為胡文虎創辦的星系報紙的前途擔憂。但是,胡仙是個性格倔強的女孩,是個不服輸的女強者。她立志把父親的事業發揚光大,下定決心把報紙辦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她從熟悉業務開始,虛心地向老員工們學習,掌握了各種辦報知識和辦報策略。繼而改變她父親“報紙不涉及政治”的做法,使報紙銷路大開。另外,她從“處處為讀者和社會著想”,堅持“只要是個好記者就可以錄用”的原則,招錄了一批本領過硬的記者、編輯,搜羅了不少能干的不同類型人才。胡仙還明確告訴記者、編輯,寫文章并不是給老板看的,因此不必看老板的臉色行事。在胡仙的領導下,不到5年時間,成功地扭轉了日漸下滑的營業狀況,使《星島晚報》扭虧為盈,并使《星島日報》、《星島晚報》成為香港銷量最大的報紙。 胡仙沒有滿足于經營報紙的初步勝利,1960年,她到美國去考察學習美國報界的經營管理經驗。從1963年起,她的星島報業在世界上20多個地方設立了辦事處,通過衛星將新聞從香港傳送到美國紐約、舊金山,加拿大溫哥華、多倫多,法國巴黎,英國倫敦,澳大利亞悉尼等地,使《星島日報》成為世界上第一份國際性的華人報紙。有人贊譽道: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星島日報》。 1960年代,隨著電視業的興旺,報紙業面臨嚴峻挑戰。胡仙經過分析,認為報紙與廣播、電視各有各的天地,報紙只要注意加快發行速度,內容向深層次擴展,辦出自己的特色,照舊可以生存下去。為了適應這種情況,她再一次對報紙進行了改革。采用衛星傳真的方式每天傳送報樣,使當日的報紙能在舊金山、芝加哥、巴黎、倫敦等世界各大城市當日出版。刊登的消息突出香港當地的新聞,而不是國際新聞,使報紙具有獨特性。另外,報紙在關鍵地方講出點有份量的話,講得有人聽、有人怕,使報紙具有尖銳性、深刻性。通過改革,星島報系在電視業日益興旺的情況下,仍然很受讀者歡迎,發行量大增,成為最能影響香港人的一份報紙。 胡仙成了舉世公認的報界“女王”。1968年,全球89家中文報社成立世界中文報業協會,胡仙被推舉為“世界中文報業協會” 首任會長。1970年,胡仙當選為“國際新聞協會”主席,成為首位出任國際新聞協會主席的女性。1974年,她榮獲英國O.B.E.勛銜。胡仙一向熱心社會事業,在文教事業方面多有建樹,1975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學授予她榮譽法學博士學位。1988年,她被美國俄亥俄州大學授予卡爾?范?安達大獎,成為世界上第一位獲此殊榮的非美國人。胡仙在國際新聞事業上的成就,獲得海內外人士的欽佩,1997年,著名的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及美國俄亥俄州大學先后向她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胡仙沒有止步于辦報的路,她在經營報業的同時,還開辦了現代化的印刷企業,買下了一家商店,盤下了一家出版公司,并兼營藥品、音像、醫院等。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她又把視線投向了營利最大的房地產界。1970年代以后,她先后在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加拿大等國進行了大規模的房地產投資,并專門成立了星島地產有限公司。1990年代以來,她也涉足在中國大陸投資房地產、印刷業等,到1993年投資總額已達2.5億港元。 胡仙也像她父親一樣,對慈善事業不遺余力,在新聞及社會福利事業方面捐獻良多。《星島日報》在她的領導下參與了不少社會公益活動和項目,每年年末舉辦星島虎報濟貧運動。1976年成立了“星島基金會”,以統籌及分配濟貧運動所籌得的善款。對于在大陸歸還的胡家產業,胡仙或贈予當地用作文化活動場所,或把發展這些產業所得的一切收益用在國內的慈善及教育事業。 1993年,胡仙獨資捐贈基金,成立了以“興辦資助公益事業,造福社會,造福人民”為宗旨的“胡文虎基金會”,到2005年冬,胡文虎基金會已經在福建、廣東、江蘇等地興辦社會公益事業金額達3000多萬元。1998年,福建省人民政府立碑表彰胡仙愛國愛鄉、熱心社會公益的精神,向胡仙頒發了金質獎章及證書。為表彰全球女企業家所作的貢獻,設在美國華盛頓的“女商家國際基金會”,以個人領導才能、對社會的貢獻及其企業發展的成就為條件,評選出全球50位世界杰出女企業家,并于1997年4月在法國巴黎頒獎,胡仙榮選獲獎。1998年,胡仙被推薦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委員會委員。 1935年,第三代長子胡萬鐸出生。他并未因富裕的家境而有絲毫紈绔子弟的陋習,在動蕩不安的年代里,他如饑似渴地尋求知識,求學之路一波三折,斷斷續續完成了學業。50年代,其父胡曰皆遇害,他被迫輟學繼承父業,一切從頭開始。在他的苦心經營下,公司業務蒸蒸日上。 馬來西亞是個多民族國家,主要有馬來人、華人、印度人三大民族。由于種種原因,華文教育,尤其是華文中學面臨重重困難而日見衰落。在這關鍵時刻,華人社會企盼有人能站出來拯救華校,組織和領導民間力量,爭取華校重生。胡萬鐸一直有心為華人社會做事,此時久藏心底的強烈責任感促使他挺身而出,挑起復興華文教育的重擔。他與其他志同道合的華人一道為華校籌募發展基金,義款源源而至。這表明了海外華裔對中華文化的依戀、向往和熱愛。 馬來西亞教育總長評價說: 胡萬鐸原籍福建永定,其祖父胡根益15歲只身南渡,在馬來亞檳城(今馬來西亞西北部海島城市)一間車衣店做學徒。其父胡曰皆早期替人打工,后來自己艱苦創業,經過不懈奮斗成為著名的礦業家。成功后他不忘回報社公益事業不遺余力,創辦私立中學,熱心捐助教育、醫療等重要設施的建設,為世人稱道。 1935年,第三代長子胡萬鐸出生。他并未因富裕的家境而有絲毫紈绔子弟的陋習,在動蕩不安的年代里,他如饑似渴地尋求知識,求學之路一波三折,斷斷續續完成了學業。50年代,其父胡曰皆遇害,他被迫輟學繼承父業,一切從頭開始。在他的苦心經營下,公司業務蒸蒸日上。 馬來西亞是個多民族國家,主要有馬來人、華人、印度人三大民族。由于種種原因,華文教育,尤其是華文中學面臨重重困難而日見衰落。在這關鍵時刻,華人社會企盼有人能站出來拯救華校,組織和領導民間力量,爭取華校重生。胡萬鐸一直有心為華人社會做福建畫報社, 歡迎反饋: Mail to ...熱心華文教育的胡萬鐸 胡萬鐸原籍福建永定,其祖父胡根益15歲只身南渡,在馬來亞檳城(今馬來西亞西北部海島城市)一間車衣店做學徒。其父胡曰皆早期替人打工,后來自己艱苦創業,經過不懈奮斗成為著名的礦業家。成功后他不忘回報社會,造福大眾,樂善好施,對公益事業不遺余力,創辦私立中學,熱心捐助教育、醫療等重要設施的建設,為世人稱道。 1935年,第三代長子胡萬鐸出生。他并未因富裕的家境而有絲毫紈绔子弟的陋習,在動蕩不安的年代里,他如饑似渴地尋求知識,求學之路一波三折,斷斷續續完成了學業。50年代,其父胡曰皆遇害,他被迫輟學繼承父業,一切從頭開始。在他的苦心經營下,公司業務蒸蒸日上。 馬來西亞是個多民族國家,主要有馬來人、華人、印度人三大民族。由于種種原因,華文教育,尤其是華文中學面臨重重困難而日見衰落。在這關鍵時刻,華人社會企盼有人能站出來拯救華校,組織和領導民間力量,爭取華校重生。胡萬鐸一直有心為華人社會做事,此時久藏心底的強烈責任感促使他挺身而出,挑起復興華文教育的重擔。他與其他志同道合的華人一道為華校籌募發展基金,義款源源而至。這表明了海外華裔對中華文化的依戀、向往和熱愛。 馬來西亞教育總長評價說:領導人無疑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這一成績之所以令人側目,在于它并非來自某財團,而是民間一點一滴無私的捐獻,這就不得不令人關注,它充分顯示了來自民間維護華校的堅實力量。胡萬鐸熱心華文教育,他每年還撥出專款資助,使華校穩步發展。他被推選為華校董事聯合會董事長。語文和文化密不可分,民族文化的延續,主要是民族語文的延續。為此,胡萬鐸說,華校是民族教育的堡壘,海外華人更應接受華文教育,弘揚中華文化。 胡萬鐸原籍福建永定,其祖父胡根益15歲只身南渡,在馬來亞檳城(今馬來西亞西北部海島城市)一間車衣店做學徒。其父胡曰皆早期替人打工,后來自己艱苦創業,經過不懈奮斗成為著名的礦業家。成功后他不忘回報社會,造福大眾,樂善好施,對公益事業不遺余力,創辦私立中學,熱心捐助教育、醫療等重要設施的建設,為世人稱道。 1935年,第三代長子胡萬鐸出生。他并未因富裕的家境而有絲毫紈绔子弟的陋習,在動蕩不安的年代里,他如饑似渴地尋求知識,求學之路一波三折,斷斷續續完成了學業。50年代,其父胡曰皆遇害,他被迫輟學繼承父業,一切從頭開始。在他的苦心經營下,公司業務蒸蒸日上。 馬來西亞是個多民族國家,主要有馬來人、華人、印度人三大民族。由于種種原因,華文教育,尤其是華文中學面臨重重困難而日見衰落。在這關鍵時刻,華人社會企盼有人能站出來拯救華校,組織和領導民間力量,爭取華校重生。胡萬鐸一直有心為華人社會做事,此時久藏心底的強烈責任感促使他挺身而出,挑起復興華文教育的重擔。他與其他志同道合的華人一道為華校籌募發展基金,義款源源而至。這表明了海外華裔對中華文化的依戀、向往和熱愛。 馬來西亞教育總長評價說:領導人無疑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這一成績之所以令人側目,在于它并非來自某財團,而是民間一點一滴無私的捐獻,這就不得不令人關注,它充分顯示了來自民間維護華校的堅實力量。胡萬鐸熱心華文教育,他每年還撥出專款資助,使華校穩步發展。他被推選為華校董事聯合會董事長。語文和文化密不可分,民族文化的延續,主要是民族語文的延續。為此,胡萬鐸說,華校是民族教育的堡壘,海外華人更應接受華文教育,弘揚中 全馬擁有60所華文獨立中學。 (117K) 胡曰皆父子有限公司 (99K)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重要基地——怡保 (98K) 秉承父志,發揚光大 (93K) 事,此時久藏心底的強烈責任感促使他挺身而出,挑起復興華文教育的重擔。他與其他志同道合的華人一道為華校籌募發展基金,義款源源而至。這表明了海外華裔對中華文化的依戀、向往和熱愛。 馬來西亞教育總長評價說:領導人無疑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這一成績之所以令人側目,在于它并非來自某財團,而是民間一點一滴無私的捐獻,這就不得不令人關注,它充分顯示了來自民間維護華校的堅實力量。胡萬鐸熱心華文教育,他每年還撥出專款資助,使華校穩步發展。他被推選為華校董事聯合會董事長。語文和文化密不可分,民族文化的延續,主要是民族語文的延續。為此,胡萬鐸說,華校是民族教育的堡壘,海外華人更應接受華文教育,弘揚中華文化。 1935年,第三代長子胡萬鐸出生。他并未因富裕的家境而有絲毫紈绔子弟的陋習,在動蕩不安的年代里,他如饑似渴地尋求知識,求學之路一波三折,斷斷續續完成了學業。50年代,其父胡曰皆遇害,他被迫輟學繼承父業,一切從頭開始。在他的苦心經營下,公司業務蒸蒸日上。 馬來西亞是個多民族國家,主要有馬來人、華人、印度人三大民族。由于種種原因,華文教育,尤其是華文中學面臨重重困難而日見衰落。在這關鍵時刻,華人社會企盼有人能站出來拯救華校,組織和領導民間力量,爭取華校重生。胡萬鐸一直有心為華人社會做事,此時久藏心底的強烈責任感促使他挺身而出,挑起復興華文教育的重擔。他與其他志同道合的華人一道為華校籌募發展基金,義款源源而至。這表明了海外華裔對中華文化的依戀、向往和熱愛。 馬來西亞教育總長評價說:領導人無疑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這一成績之所以令人側目,在于它并非來自某財團,而是民間一點一滴無私的捐獻,這就不得不令人關注,它充分顯示了來自民間維護華校的堅實力量。胡萬鐸熱心華文教育,他熱心華文教育的胡萬鐸 胡萬鐸原籍福建永定,其祖父胡根益15歲只身南渡,在馬來亞檳城(今馬來西亞西北部海島城市)一間車衣店做學徒。其父胡曰皆早期替人打工,后來自己艱苦創業,經過不懈奮斗成為著名的礦業家。成功后他不忘回報社會,造福大眾,樂善好施,對公益事業不遺余力,創辦私立中學,熱心捐助教育、醫療等重要設施的建設,為世人稱道。 1935年,第三代長子胡萬鐸出生。他并未因富裕的家境而有絲毫紈绔子弟的業務蒸蒸日上。 馬來西亞是個多民族國見衰落。在這關鍵時刻,華人社會企盼有人能站出來拯救華校,組織和領導民間力量,爭取華校重生。胡萬鐸一直有心為華人社會做事,此時久藏心底的強烈責任感促使他挺身而出,挑起復興華文教育的重擔。他與其他志同道合的華人一道為華校籌募發展基金,義款源源而至。這表明了海外華裔對中華文化的依戀、向往和熱愛。 馬來西亞教育總長評價說:領導人無疑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這一成績之所以令人側目,在于它并非來自某財團,而是民間一點一滴無私的捐獻,這就不得不令人關注,它充分顯示了來自民間維護華校的堅實力量。胡萬鐸熱心華文教育,他每年還撥出專款資助,使華校穩步發展。他被推選為華校董事聯合會董事長。語文和文化密不可分,民族文化的延續,主要是民族語文的延續。為此,胡萬鐸說,華校是民族教育的堡壘,海外華人更應接受華文教育,弘揚中華文化。 每年還撥出專款資助,使華校穩步發展。他被推選為華校董事聯合會董事長。語文和文化密不可分,民族文化的延續,主要是民族語文的延續。為此,胡萬鐸說,華校是民族教育的堡壘,海外華人更應接受華文教育,弘揚中華文化。 編輯:馬原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 (記者 胡美東 見習記者 朱興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