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盼:教育公平
教育是歷年兩會的熱點之一,目前承載著億萬國民期待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已面向社會征求意見,雖然改革涉及諸多方面,但是被網民提及頻率最高的還是教育公平。
網民“人民子弟兵”說:“與城市相比,農村的教育資源實在太缺乏了。希望國家將農村教育視為重中之重,為農村的孩子留住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讓他們‘有學上、上好學’。”網民“酒醉狂歌”說,政府應該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把教育資金向貧困地區傾斜,向非重點學校傾斜。
許多網民指出,能否培養出祖國的棟梁之材不在學校規模,而在教師。網民“粉色梔子”是江蘇南通的一名鄉村教師,在她看來,提升教育質量有兩個辦法:一是提高教師工資,讓他們有能力購房養家,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二是實行教師無校籍管理制度,讓教師在城鄉、重點校之間相互交流,使優秀師資得以合理流通和配置。
一直以來,擇校費、借讀費牽動著千家萬戶。網民“斜風細雨”認為,各種巧立名目的收費實際上成了教育腐敗的溫床,建議取消這些費用。
網民“為人家長”在留言中表達了期盼教育公平的殷切之情:“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不要再讓農民工為子女異地上學交費而發愁,不要再讓貧困學生因家庭負擔而離開校園。請給每一個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因為,他們是祖國的未來。”
五盼:醫療改革
“千呼萬喚始出來”,作為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一項浩大工程,新醫改方案即將出臺。能否就此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網民充滿期盼。
“大江東去”說:“只有建立經費保障、增長機制,對醫護人員實行激勵和約束并行,才能真正確保百姓在減少醫療費用支出的情況下,享受到醫療硬件設施改善、服務質量提高的實惠。”網民“我愛我家”提出了最想解決的兩個問題:一是公立醫院高收費;二是醫院以藥養醫。
“看病難”究竟難在哪?“看病貴”又貴在哪?身為醫生的新華網民“aaa愿望”給出了其中一個答案:“我是從事結核病防治的,由于當地政府投入資金嚴重不足,至今我們醫院的基礎設施仍然十分破舊,醫院的發展及所有職工的工資還得靠自己來創收。院領導只好每年給我們下達任務指標,而這一切就不得不從患者中索取。”
網民“綠野仙蹤”指出了以藥養醫的癥結:“當醫生收入與工作數量掛鉤(比如開藥單和化驗單),就很難杜絕醫院亂開檢查單和藥品。”
六盼:住房保障
住房是關乎百姓幸福指數的一項基本民生問題,網民期盼能讓更多的百姓“居有其所”,并在留言中獻計獻策。
在中央出臺的擴大內需十項措施中,加快建設保障性住房被列在首位,意味著保障性住房的市場供給量將大幅增加。雖然,對于許多買不起房的百姓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但是也有網友反映限價房、廉租房位置偏僻,離市區較遠,交通極為不便。
網民“一江春水”說,全家人的最大心愿就是能住得寬敞些。“我們全家五口人至今還同住在一套只有50多平方米的二居室里。北京‘兩限房’基本都在五環以外,社區配套不健全,價格也超出預期,要是政府能多蓋點交通便利、配套設施齊全、普通市民也買得起的‘兩限房’就好了。”
網民“老大媽”認為,許多急需購買第一套住房的家庭處于事業成長、財富積累的階段,家庭負擔較重。她建議,政府為“夾心階層”群體提供一些過渡性住房,等他們有能力購買商品房時再搬離,把這些住房讓給后面需要的人。
網民“天天向上”的疑問則代表了多數年輕的購房群體,“我聽說現在對經濟適用房的建設面積進行了嚴格限制,那么住房數量會不會相應增多?能否分配到真正急需房源的百姓手中?”
(編輯:霍默靜 來源:人民網 記者 袁韻、俞瑋、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