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發展戰略研究項目主持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做客人民議事廳,解讀人大常委會正在審議的《社會保險法(草案)》。鄭功成稱其對《社會保險法》比較樂觀。
首先,鄭功成談到,加快社會保險制度的建設已經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成為一個社會共識,這在前幾年是沒有的。“以前,有的人說不要社會保險制度。現在大家已經達成共識,我們要加快這個制度的建設。”在確定加快制度建設的基礎上,我們還達成了一個共識,就是要建立的是一個全面的社會保險制度。最近兩年的審議中,我們舉行社會保障的研究,有200多位教授參加,大家一個高度的共識也是加快建設健全全面的社會保障體系,前幾年是不可能達成這樣高的共識的。最近我們看到,除了主管部門強力地推進制度建設之外,今天我們看到國家發改委向國務院的報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設、全面建設社會保障制度。用“加快”兩個字是前所未有的。我們看到全國人大的財經委也在審議報告,也講“加快”、“全面”。從中央政府到國家立法機關到我們理論界都有一個高度的共識,就是國家經過30年的發展,我們應該建立一個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這樣才能夠解決人民的后顧之憂,增加大家的安全感,使國民的福利得以提升。我們整個經濟發展最核心的目標就是這個目標。但是過去沒有認識到,現在認識到了。所以我們保持樂觀,因為這個大的背景,各方面形成共識,制度出臺就比較容易一些了。
“第二個方面,”鄭功成提出,“我們有30年的財力,已經不再是一窮二白。我曾經講過,以今天的國力和財力,我們建一個覆蓋全民的基本保障體系是完全能夠做到的,關鍵是加快做的問題。
“如果還要講第三點的話,就是我們以往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教訓非常豐富,”鄭功成說,“制度由過去的試點走向現在的定型、穩定、可持續發展,上升到法制化的階段。我覺得它已經是打好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第四,今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某種程度上,對我們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是一個強有力的推動。這個危機告訴我們國家,我們過去走的是充滿風險的、外貿依賴型的經濟增長模式,我們必須把它改造成依靠內需拉動的經濟,這才是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怎么來拉動內需,就是要讓老百姓消費,要讓他們有能力消費,有消費的欲望,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解決他的后顧之憂。否則,社會保障是根本不可能實現。所以目前社會保障制度的加快建設,也是我們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以及它對我們國家的不利影響的非常必要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目前對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實際上既是國家發展的目標、指向,又是國家進一步發展的必要手段。”
鄭功成說:“從這四個方面考慮,應該說我們社會保障制度會進入一個加快建設的快車道上。”
編輯:肖亭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