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網評: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嗎?
●按國內生產總值計算,2005年中國略超過英國,但中國的國家經濟實力只相當于英國國家經濟實力的64%。
●一個嚴重依賴外國資金和外國技術的貿易大國,即使貿易額再增加,也依然屬于發展中國家的行列。
●力爭到本世紀中期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不僅是統計數字,而且要在經濟質量、國民生活質量上達到這一水平。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大加強,對外貿易連上臺階,外匯儲備突破了萬億美元。國外的贊揚聲一浪高過一浪,美國財長保爾森稱“中國是世界經濟領袖之一”。在這樣的形勢下,國內一些人士認為我國應該摘下發展中國家的帽子,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甚至有人認為我國已經是“準超級大國”,“美國老大,中國老二”等等。
形勢好,我們更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牢記我國依然是發展中國家。最近,國民經濟方面的幾個數字和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排序被反復引用和強調,但卻與實事有出入,理應澄清一下。
中國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按國內生產總值(gdp)計算,2005年中國略超過英國,位居世界第四位。但如果加上海外投資,按國家經濟實力計算,我國就位居世界第六位。英國比中國要多出12929億美元,中國的國家經濟實力只相當于英國國家經濟實力的64%,只相當于美國國家經濟實力的15.8%,日本國家經濟實力的46%。到2005年底,美國在海外投資總計達20182億美元,相當于中國2005年gdp的90%。英國在海外投資總計達13781億美元,相當于中國2005年gdp的62%。這其中還沒有把這些國家在海外的債權金額統計在內,若加上的話,中國與這些西方國家的差距會更大一些。2006年我國gdp預測為2.5萬億美元,仍為第六。
我國的對外貿易額在世界位居第三?
按照規定,商品只要經過海關,要么算進口,要么算出口。連外國企業在華投資運進來的機械設備、零部件都要算在進口項下。如果進來的原料價值100美元,加工后增值15美元達到115美元再出口,兩項相加進出口額就是215美元,而實際上我們只拿到了15美元。兩頭在外都是人家的,這種計算方法就造成了我國外貿進出口額存在很大的水分。2005年我國的加工貿易為6905億美元,占外貿進出口額的48.6%,其中出口額4165億美元,進口額2740億美元。這樣用出口額減去進口額就是所獲得的增值部分,即1425億美元。
也就是說,我國加工貿易實際所得為1425億美元,而5480億美元則為水分。再用2005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4221億美元減去5480億美元,這樣中國2005年的實際貿易額為8741億美元,依然排在美國貿易額26370億美元、德國17448億美元、日本11119億美元、法國9550億美元和英國8791億美元之后,位居世界第六位。更重要的是,盡管加工貿易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增加了國家的稅收,但加工貿易對國民經濟發展的經濟拉動鏈很短,遠不如一般貿易的作用大。
我國擁有發達國家的貿易額,而出口商品結構卻是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的優勢是勞動密集型的產品,特別是日用消費品。目前,我國出口的機電產品有70%左右是加工組裝外國的零部件。以造船為例,2006年上半年,我們造船完工量達到528萬載重噸,占世界市場份額15.3%,承接新船訂單27.1%,與韓國、日本可謂“三足鼎立”。但造船技術與國外造船技術相比,相差10-15年。而且我國的船用設備近80%都要進口,日本、韓國的船用設備自給率達85%以上。我國造船業規模雖大,但利潤率卻很低。因此我國只是造船大國,尚不是造船強國。
我國是產品生產大國,卻是品牌小國。2006年世界最佳品牌百強中,美國擁有51個,西歐擁有38個,亞洲11個,分別為日本8個,韓國3個,中國則一個也沒有。在世界品牌500強中,中國只占了12個而且都是靠后的位置。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數量僅有2000家,不到企業總數的萬分之三。出口企業中擁有自有商標的不到20%,占出口額不足10%。由此可見,我國目前雖是貿易大國,但絕不是貿易強國。一個嚴重依賴外國資金和外國技術的貿易大國,即使貿易額再增加,也依然屬于發展中國家的行列,劃不到發達國家的陣營里去。
中國外匯儲備世界第一?
確切地講,中國的官方外匯儲備世界第一。西方國家實施“藏匯于民,藏匯于物”。舉例來說,可口可樂公司在中國投資設廠,將所得利潤兌換成美元匯回美國,交夠了稅,手中有多少外匯政府無權過問。我國是強制性結匯,企業在海外賺了外匯大部分必須賣給中國銀行。結果就是中國有多少外匯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透明度極高。中國企業和國民手中的外匯大約有1600億美元左右,企業與國民各占一半。而日本民間外匯有3萬多億美元,美國的民間外匯則有9萬多億美元。
我國官方外匯儲備1999年底為1547億美元,到2006年10月底達到1萬億美元。從2000年到2006年11月底我國外貿順差累計為3930億美元,同期吸收外資累計為3690億美元,到2005年底外債余額2810億美元,三項合計為10430億美元。
再看日本的情況,到2006年9月底,日本的官方外匯儲備為8436億美元。這些外匯儲備是實實在在的。日本政府不欠任何國家的債務。相反,日本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債權國。根據日本官方統計,從2001-2005財政年度,每年對國外政府貸款2800億日元左右,折合230億美元。到2005財年為止,日本政府對海外貸款累計達30多萬億日元,約合3千億美元。如果加上這些對海外貸款,日本的官方外匯儲備是多于中國的。
另外西方國家都很重視藏匯于物。以石油為例,美國分為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兩種,僅商業用油夠用150天的。日本原油儲備夠用200天的,我國的石油儲備加上國產原油僅夠用20天的。再有如銅、鋁、鐵礦砂和稀有金屬,許多國家都有較充裕的儲備,如果把這些物資折合為美元,也是一筆可觀的數目。最穩定可靠的外匯儲備是黃金。美國擁有8135噸,德國擁有3440噸,法國有3025噸,意大利有2452噸,而我國僅有600噸。
別給“中國威脅論”提供依據
現在有人熱衷于計算我國多少年可以超過日本,多少年可以超過美國。有人提出到2025年中國經濟總量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體。這實質上是一種弱國心態的反應,其雄心壯志可嘉,但除了自欺欺人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只是給海外所散布的“中國威脅論”提供經濟上的依據。
差不多10年前,筆者應邀赴瑞士洛桑市參加世界貿易組織舉辦的有關中國入世的研討會。在會上世貿組織副總干事有個主旨講話,其中一段話為“在過去的十多年中,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以年均10%的速度遞增,如果這一趨勢能夠保持的話,中國可望在下個世紀初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我們自己很清楚,副總干事的這一論斷與中國的實際差距很大。
很多外國官員訪問中國,大都停留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沒有到中西部去看一下。一個中國分為三個世界的話一點不為過。東部沿海城市像歐洲,中西部的農村像非洲,發展差距很大。中國是發展了,但10年過去了,這位副總干事的預言并沒有實現,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那么這位副總干事為什么說十年之后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頭號經濟大國?其中的玄機就在于要求中國按發達國家的標準加入世貿組織,把進口關稅降到3-5%,而且一步到位。
前不久,中美戰略經濟對話舉行。很多人認為美國人已經把我國當作戰略經濟伙伴,我國與美國平起平坐了。但看問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次1/3的美國內閣成員都來了,就是一項一項討論中國經濟的發展,要把中國納入到美國總體經濟戰略之中,要用美國的模式來改造中國。
美國財長保爾森把中國看作世界經濟領袖的講話讓中國人頗覺自豪,但這個時候更需要我們保持清醒,牢記我國依然是發展中國家。我們還要繼續奮斗,力爭到本世紀中期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不僅是統計數字,而且要在經濟質量、國民的生活質量上達到這一水平。不要人家一“忽悠”我們就信以為真,別忘了“忽悠”的背后總有利己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