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贏 惠及全球——和平發展之利
去年中國發布的《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指出,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只有實現世界各國共同發展,讓更多人分享發展成果,世界和平穩定才有堅實基礎和有效保障,世界各國發展才可以持續。因此,中國堅持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自身利益與人類共同利益的一致性,在追求自身發展的同時努力實現與他國發展的良性互動,促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
隨著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融入世界的廣度和深度進入新階段。有專家表示,兩到三年后中國有望成為世界最大的進口市場。中國商務部初步預計,未來五年中國進口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美元。對全球經濟而言,這是重大“利好”。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經濟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的份額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顯然,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中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發布的關于中國、歐元區、美國、日本和英國五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影響的《綜合外溢報告》指出,自2008年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對全球發達國家的需求下降發揮了彌補作用,對資本品和大宗商品生產國的出口提振作用尤其明顯,德國經濟能在歐元區經濟低迷的局面下保持活力,中國市場發揮了關鍵作用。
洪平凡說,中國在2009年率先走出低谷對世界經濟的全面復蘇具有重要意義。從時序來看,全球工業產出、貿易流量和石油等初級商品價格,從2009年第二季度開始逐步復蘇,都與中國經濟走出低谷有著緊密關系。中國經濟回升不但直接帶動了全球總需求,而且增強了世界各國戰勝金融危機的信心。
陶貝說:“我相信雙贏局面。中國在經濟上的崛起對世界有利。中國民眾需要各種產品,有很大的消費能力,會對世界經濟作出貢獻。此外,中國在研發領域很有潛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能為國際社會作出更多貢獻。”
南因果說:“近20年來,中國承擔了很大的國際責任。如果要給中國打分,我會給99分。將來,中國肯定要承擔更大的國際責任。西方主流媒體有時宣傳‘中國威脅論’,批評中國的外交政策和經濟政策,但思想進步和有良心的人都不會上當。中國的外交和經濟政策在捍衛世界和平、改變不公平的世界經濟體制、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以及全球環境保護等方面都將發揮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