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中國”,我們應該怎么做?在新華網聯合《半月談》雜志社開展的十八大“每日調查”中,截至11日12時,超過7成網友以肯定支持“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堅持綠色、低碳理念”選項的方式作出了回答。這種來自網民的個體自覺與十八大報告發出的建設美麗中國“動員令”形成了生動鮮活的互動和呼應。
十八大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聽完十八大報告后,北京網友“月份牌”立即將十八大報告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部分內容摘錄上傳至論壇,同時貼出自己和兒子拍攝的“京郊林蔭道”“家門口的風景”“京城秋色”“水碧天藍”等主題的風景美圖,引來相當多網友“頂貼”。
為什么建設“美麗中國”的“動員令”能匯聚起網友熱烈呼應?網友“融資融智”的跟帖這樣說:“山清水秀,美景怡人,這些普通老百姓可聽、可聞、可看、可品的點滴生活感受被提高到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并列的地位,無疑能引起社會各階層群眾的強烈共鳴。”
調查中,72.6%的網友投票認為,建設“美麗中國”應該“倡導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堅持綠色、低碳理念”,從每個個體開始自覺維護環境,共建生態文明。
倡導生態文明,要靠國家戰略與政府主導,更離不開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以“限塑”為例,數據顯示,自“限塑令”實施以來,人們重新拎起菜籃子、提起布袋子,全國每年減少使用的塑料購物袋在240億個以上,相當于節約石油480萬噸。
網友“南飛雁”在新華網發展論壇留言表示,隨手關燈、減少浪費、節約用水、低碳出行,這些日常生活的點滴細節都可以踐行綠色理念,“一個人可以影響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可能影響一個社區,千千萬萬個自覺的綠色環保達人就可以讓我們的中國更美。”
也有網友留言表示,建設美麗中國不僅需要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也需要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當前要從各級政府績效考核層面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決摒棄“重建設、輕環保”、“先發展、后治理”的政績觀。在此次調查中,“加大環境保護的監察力度,對破壞行為嚴懲不貸”、“調整產業格局,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創意產業”、“推動企業技術升級,努力降低生產能耗”等選項也備受網友關注。
在過去10年,中國成為世界上投資清潔能源力度最大的國家;過去10年,中國累計完成造林面積8.63億畝,其中人工林面積達到6168萬公頃,居世界首位;過去10年,綠色GDP的政績考核、低碳發展、綠色經濟在中國全面推進、深入人心!如今,生態文明已成世界性潮流。網友“小麥兜0103”也留言說,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更高的戰略地位,是對廣大老百姓普遍期待的積極回應,必將增強人們建設美麗中國的信心和決心。只有生活在環境美好的家園,才能凝聚起更大力量,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