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信貸,災區可持續發展模式
5.12大地震的災后重建,獲得了社會各方的支持,特別是眾多企業,以各自的方式參與其中,與很多企業采取傳統的捐錢捐物方式不同,達能集團選擇了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合作,運用小額信貸模式援助災后重建。
對此,達能中國區飲料副總裁林天立表示,作為西歐最先倡導商業目標與社會目標并重理念的企業,達能在實現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最看重的是項目的可持續性效應,基于這一原則,達能集團與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孟加拉鄉村銀行創始人尤努斯教授合作,在孟加拉開辦了公司化運作,但維持微利運行的,旨在改善當地兒童營養狀況的乳品工廠。
在5.12地震災區的援助上,也充分的體現了達能一貫的理念,林天立說:“我們不僅僅是在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方群眾,發生災難時,幫助他們解困,更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實現盡自己所能,爭取自己生活和發展的機會。” 2009年3月,“達能小額信貸基金”在達能集團、國務院扶貧辦、孟加拉格萊珉信托的共同參與下正式成立,由中國扶貧基金會下屬的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具體運作。達能集團將為此項合作第一期投入了2000萬元人民幣的長期無息貸款,通過小額信貸的方式支持四川綿竹和什邡災區的重建,以及河北萬全、武邑等4個貧困縣的扶貧開發,其中用于支持綿竹的資金為500萬元。
項目運行半年時間中,林天立曾多次以志愿者的身份,到訪綿竹地區,走訪貸款農戶,對于小額信貸基金在當地重建中發揮的積極作用表示了高度的認可。林天立表示,小額貸款項目通過手續簡便的無抵押貸款支持建房和創業,提高了農戶的自立自強精神,促進農戶在當地就業或實現自我就業,避免造成留守兒童及空巢老人帶來的社會問題,以及幫助災民實現生產方式的轉型,“這些都對當地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小額信貸,創新重建模式的延展
“達能小額信貸基金”,源于世界知名的孟加拉鄉村銀行小額貸款模式,以及中國扶貧基金會多年來的小額信貸運作經驗積累,是旨在為貧困人口,包括因災致貧人口提供小額貸款的一種非盈利金融服務模式。
據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達能小額信貸基金”項目負責人劉冬文介紹說,“達能小額信貸基金”針對四川震區的特殊情況,把以往以扶貧為目的的小額貸款做了創新:將貸款分為支持災后房屋重建的安居貸款和支持災后創業的創業貸款,并且將貸款額度提升,由每人可貸最低兩千元、最高1萬元,調整為可貸5千元到3萬元;更關注還款人的現金流,即每月可支配收入;貸款時無需抵押物,只要尋找一名擔保人和一名共同借款人即可放貸;從申請到最終拿到貸款只需3-7天。
“達能小額信貸基金”非常注重金融服務外的配套服務,比如為安居貸款農戶建房材料選擇提供建議,為創業貸款農戶,提供市場信息、技術培訓等,讓農戶的貸款價值盡可能最大化。
關于風險問題,劉冬文介紹說:“我們有豐富的經驗和完整的風險管理體系:我們的貸款的數額不大,一般在3萬元以下,而且信貸人員都是熟悉當地情況的本的居民,能夠很好的了解貸款人的背景,另外我們的信貸員監管體系也很完善。所以,我們的貸款回收狀況非常的好,基本上是100%。”
對于項目的后續發展,劉冬文表示:“除了在綿竹、什邡,我們還要延伸到其他重災區。災后小額信貸是兼備公益和金融創新的模式,具有可持續性和可復制性,我們將矢志不移的推動下去。”
編輯:寧波 來源: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中國扶貧基金會張晶晶 四川記者站黃志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