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第一個農村“大學生創業園區”
最近,32歲的太原市晉源區“煤老板”武擁軍創建了山西省第一個農村“大學生創業園區”。
2005年武擁軍通過開煤礦,武擁軍積累了2000多萬元資金。他意識到小煤礦很難有長遠發展,果斷地開始轉型。2006年他在王郭村種植了1000畝水稻,希望重塑晉祠大米的品牌。
2008年,武擁軍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興辦一個大學生創業園區,既能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機會,同時也可以通過提升產業的科技含量,實現旅游和農業資源價值的最大化。為了讓這個想法實現,武擁軍多次前往北京咨詢專家,探討項目的可行性。經過不斷調整方案,他將園區規劃為荷花觀賞區、蔬菜大棚區、戶外活動區、種植區、養殖區、養生堂6個功能區,可以同時滿足旅游觀光、生態農業的需要。
從今年5月開始,武擁軍到省內高校招聘大學生,他的創業理念得到了很多大學生的響應。到8月底,陸續與來自山西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山西農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高校的32位大學在校生及畢業生簽約。按照合同,大學生們只負責智力投資,所有的項目科研經費由武擁軍提供,項目合作期間,武擁軍為大學生們支付工資。項目產生效益后,武擁軍與合作者按不同股權分成。
目前,武擁軍已向園區投入近500萬元,園區功能區劃分初見規模。園區還吸引了創業初成的大學生“小老板”加盟。29歲的侯煜畢業于北方交大,他和畢業于山西大學的妻子李娜,一道從五府營村來到“王郭村大學生創業園區”,用三個大棚種植新品種草莓“甜查理”,單果像高爾夫球般大,銷售十分搶手。
150多億元民資注入小額金融領域
1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時,轉產的“煤老板”一般離不開自己熟悉的行業和地區。焦斌龍舉例說,例如“煤老板”們在清徐進行農業產業化經營、在呂梁種植經濟林、在孝義發展禽業、還有運城的飲料業、忻州的房地產業等。有的“煤老板”走出山西,到新疆、內蒙古、陜西等地,承包煤礦、油田、氣田,重回自己熟悉又利潤高的能源領域。
但此輪轉型,卻有點“360行,行行出狀元”的意味。從記者的掌握情況分析,有挺進汽車制造業和航空運輸業,占領實體產業高端的;有投資文化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開發建設旅游景區,運作十分成功;有投資信息產業,最近有一家煤焦加工行業的老板轉投高科技領域,將電子商務運用到能源領域,建立“中國煤炭信息網”;更有進軍農村金融業,今年上半年,山西已經有數十家小額貸款公司相繼成立,150多億元民間資本注入了小額金融領域,而在這些排隊進入資本市場的小額貸款公司中,由“煤老板”投入的資本占到多數。
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一向被看作文化素質不高的“煤老板”大膽涉足高新技術產業。在呂梁市,車安奎出手1000萬元購買專利,與中科院合作進行技術攻關,投資2億多元建起了提取紅棗精華素的新型紅棗加工廠,利用高科技從紅棗中提取環磷酸腺苷,臨床用于治療靜脈阻塞及防癌。張錦忠擁有7項專利投資上千萬元研發廢舊輪胎無污染加工利用;田向東自主研發農產品深加工技術和設備,獲得6項專利。
山西省科技廳長廉毅敏介紹說,今年以來,不斷有煤焦領域的民營企業家到廳里和科技協會咨詢,尋找投資高新技術的項目。
進入非煤產業 有多難
“煤老板”轉型的路并非一帆風順,記者調研發現,“煤老板”們進入非煤產業,也有不少現實的門檻和瓶頸。政府運用財政、金融、產業政策給予引導和推動是必要的,但因為“煤老板”本身素質能力所限、產業轉型所需市場環境不成熟等因素,專家提醒轉型要循序漸進,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
轉型面臨的壁壘和瓶頸很多
據業內人士估計,山西各地“煤老板”手中大約有3000億元的資金,而國內資本市場低迷、投資渠道狹窄,“煤老板”的巨額資金將投向何方亟須政策引導。煤老板轉型路程并非一帆風順。在曾被譽為孝義市煤焦行業轉型的“明星企業”田源陽光農副產品有限公司,記者看到的是一副破敗景象。公司董事長郭連生是當地頗有名氣的煤老板,前幾年進入高科技農業。“田源陽光”占地2000余畝,固定資產5800多萬元。建成的項目包括5萬只規模的“種雞”場、500頭規模的梅花鹿場、200畝工業葡萄園、800畝生態林、7000平方米的連棟智能溫室等等。如今,“田源陽光”已經是一副廢棄廠房的景象。除了農業加工,“田源陽光”在餐飲娛樂、旅游度假等多個領域的擴張遇到困難。
“主要還是經營管理和老板素質的問題。”孝義市中小企業局一位負責人分析,“小煤礦利潤大,但屬于粗放式管理,技術含量也不高;但高科技農業和服務業,既要求精細管理,更有技術門檻;人才、管理技術跟不上顯然具有很大經營風險。”
山西省中小企業局局長周明定說,民營企業投資受到的制約和瓶頸很多,土地、資金、人才、管理、技術、信息缺一不可,這些要素的取得,對于國有企業可能容易一些;但對于民營企業來說,獲取成本依然很高。
山西慧仁核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袁錦偉說,通過與中科院的工程師簽約、引進人才的問題解決了,但在融資上又遇卡。他手下幾個小煤礦由于停產不能變現,又很難作為抵押物。“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貸款難,目前至少需要1億元的貸款。二期工程上馬后因資金緊缺一直沒完成,新項目開發只能無限推后。”袁錦偉說,他已經跑了農行、建行、工行,放款都無望。
今年以來,山西省政府多次召開座談會,認真聽取了大中小三類民營企業的意見,民營企業轉型的難點集中在土地供應、環境容量、融資支持、財政扶持、稅費優惠、項目審批等幾個關鍵環節。
同時,“煤老板”所具備的文化知識背景和經營素質,也是他們涉非煤行業的一道“玻璃門檻”。山西省煤炭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山西省小型煤炭企業主大多數文化教育程度不高,相當多數的只有初中文化水平,這幾年各地加大了對他們的教育培訓力度,也限于煤炭業的政策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但值得一提的是,“煤老板二代”目前已經成長起來,與父輩的學歷及眼界不同,因為家境殷實,他們中的不少年輕人具有出國深造等經歷,像全國政協委員、山西安泰集團總裁李猛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