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小格局”嚴把“三小”關——關于領導干部“三小”現象的調查報告
三高綜合征 張濱繪
【調查背景】
“干部出問題,多數都是‘小洞不補,大洞吃苦’,干部管理監督要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 2009年10月,中央領導同志在講話中指出。
但是,現實中,有些領導干部卻被一些“小”所包圍:建立自己的“小圈子”,結交“小兄弟”,放縱“小愛好”。這些現象是否普遍?有怎樣的表現方式?又會給領導干部帶來怎樣的影響?本報政治文化部與人民論壇雜志社聯合做了“您如何看待領導干部的‘小圈子’、‘小兄弟’、‘小愛好’”的問卷調查。
從2009年12月28日至2010年1月7日,網絡調查總計6689人;人民論壇記者采訪調查了黨政干部960位、專家學者210位、普通群眾350位。本次調查參與人數總計8209人。
“小圈子”
■85.04%的受訪者認為“小圈子”普遍存在
■搞“小圈子”的動機,76.09%的受訪者認為是“可以為仕途助力”
“小圈子”的特殊性在于以權力為紐帶,以謀利為目的。圈中人或謀求升官,或貪圖錢財,或圖辦事方便,各有各的利益所需,公權力是互謀私利的工具。
您身邊的領導干部有自己的“小圈子”嗎?85.04%的受訪者選擇“有,相當普遍”,8.6%選擇“有,但屬個別”,2.54%選擇“基本沒有”,3.82%選擇“搞不清楚”。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八成以上的受訪者認為領導干部“小圈子”現象相當普遍。
山東政法學院教授李克杰認為,領導干部身處“包圍圈”是一種正常現象。“領導干部搞‘圈子’的特殊性在于,一旦濫用權力或搞權力尋租,就會給自己及其圈子內的人帶來某種政治或經濟利益,從而使這個‘圈子’改變性質,成了‘小圈子’。”
當問到如果您是一位領導干部,您是否也會搞自己的“小圈子”時,卻有55.58%的受訪者選擇“會,當官就要結網,有了‘小圈子’政治仕途才有保障”;43.95%選擇“會,‘小圈子’能夠提供種種好處和收益”;34.62%選擇“會,‘小圈子’有多大表示能力有多大”;只有33.10%選擇“不會,對‘小圈子’時刻保持警惕”。
這實際反映出公眾的復雜心態,反對領導干部搞“小圈子”,但又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認同。專家認為,這種認同心態的背后,折射出了對某種官場文化的無奈。
您認為領導干部搞“小圈子”、結交“小兄弟”的主要動機是什么?76.09%的受訪者選擇“可以為仕途助力”,72.3%選擇“可以帶來某種經濟收益”,48.64%選擇“一旦仕途受阻,‘小圈子’特別是‘小兄弟’可以提供后路”,15.05%認為是“官場難以交到朋友,搞‘小圈子’彌補情感需求”,5.03%選擇“沒有什么特別的動機”。
由此可見,在公眾看來,領導干部搞 “小圈子”、結交“小兄弟”,主要是出于 “官運”或“錢運”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