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工作進行搶救性發掘的時候,挖掘機、推土機等大型工程機械,還一直在考古人員身邊作業”。南京博物館考古所所長林留根對此非常氣憤,“如意江南”建設方對13座宋元糧倉遺址的破壞“是慘烈的”。
憤怒:開發商與考古部門“搶時間”?
鎮江這處宋元糧倉遺址,是我國大運河沿線最重要的歷史資源之一,包括糧倉、古橋、驛站在內的遺跡,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在我國已經啟動的大運河申遺工作中,保護好這塊豐富的歷史資源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林留根介紹,去年考古發掘時,當地政府對宋元糧倉遺址的“整體保護”,還是可行的,“房地產開發和文物保護的矛盾不是不可調和,關鍵是開發商要在文物部門論證的保護方案基礎上進行開發。然而他們卻與考古部門搶時間,先下手為強,造成破壞的既成事實”。
鎮江城投集團有關負責人則辯解說,“如意江南”的開發面積有15萬平方米,而遺址區大約有4萬平方米,其中一部分在現有房屋的下面。該負責人表示,遺址區正好是規劃中的拆遷安置房所在位置,如果將其保護起來而不進行開發,“不僅政府無法兌現對拆遷居民的承諾,那些拆遷待安置的居民也不會答應。”
7月10日,鎮江市城投集團關于宋元糧倉遺址的保護方案,在經過三輪修改完善后,再次擺在省市文物部門專家面前。林留根也參加了這個方案的討論,他認為:“建設方目前的方案只是在走形式。不像是‘保護’,更像是把這些遺址的一部分變成小區景觀。”據林留根介紹,專家組并沒有同意這個保護規劃,而要求進一步修改并報國家文物局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