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于嚴格的空管造成了中國通用航空與通航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明顯。公開資料顯示,截止到2009年,美國擁有通用航空器23萬余架,約占全國航空器的90%,每百萬人擁有743架;通用航空機場1.68萬個,約占全國各類機場的96%;通用航空年飛行2800余萬小時,約占民用航空總飛行小時的80%;每年提供超過126.5萬個工作崗位,產值超過1500億美元。
而據中國民用航空局運輸司通用航空處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09年年底,中國擁有通用航空器997架,僅占全部航空器的13%左右,每百萬人擁有不足0.5架,機場70余個,直接從業人員8000多人,年飛行時間約28萬小時,提供就業崗位8000余個,年產值17.9億元人民幣。
不過,業內對放開通用航空的呼吁正在得到高層重視。近來中國民航管理部門也頻頻表態支持通用航空的發展。今年5月12日的“2010年中國民航發展論壇”上,中國民用航空局局長李家祥提出在大力發展商業航空的同時,應加快發展通用航空。不久前舉行的全國民航通用航空運行管理工作會議上,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李健也強調,要把握通用航空運行管理工作規律,為通用航空發展保駕護航。
有跡象表明,中國正在加快《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法》立法進程。一位民航系統的內部人士對早報記者透露,《航空法》初稿已制定完畢,放開的低空空域以1000米為主。不過,目前還在研究過程中,出臺尚需等待時機。
“真正要飛好的話,還是需要我們國家真正重視通用航空相關的法制發展建設,才有可能飛得更順利。這個時間,可能要3年、5年。”楊笑儂說。
來源:東方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