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對于汽車報廢回收來說,第三個難題就是市場管理混亂、缺乏有效的指導規范。雖然國家明令禁止,但包括“五大總成”在內的很多廢舊汽車零部件依舊在市場上流通,而且呈現愈演愈烈的態勢。這直接擾亂了報廢汽車回收市場秩序,導致大量報廢汽車零部件重新被裝備到車上,變成一顆顆奔跑在路上的“定時炸彈”。
“這兩年我經常去報廢汽車回收中心‘淘寶’,經常有所收獲,就像逛舊書市場一樣”,長春市民肖萬盛告訴記者,他家里有兩臺跑運輸的卡車,每年僅更換零部件和維修保養就需要上萬元。在朋友那兒得知報廢汽車回收中心是個“寶庫”后,他每個月都會去尋找一些能用的零部件。從變速箱、前后橋到方向盤,肖萬盛都買過。
“這些零部件雖然是從報廢車上拆解下來的,但根據我的判斷,換到自己的車上再用三四年沒有問題。關鍵是便宜,價格只有新配件的1/5左右,一年能省下一大筆錢。”肖萬盛回答說。
為了打擊報廢汽車零部件市場混亂的現象,吉林省在2009年曾進行過全省范圍內的專項整頓,但效果并不理想。一位參與整頓的工作人員說:“雖然打擊力度在加大,但很多人從場內拆解挪到場外拆解,私拆濫解的問題屢禁不止。”
汽車報廢為何這么難?
當前,我國汽車報廢標準遵循的還是2001年由國務院頒布的《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其中對不同車型的使用年限進行了詳細的規定。按照這一規定,包括摩托車、農用運輸車在內的汽車,如果達到國家報廢標準,或者雖未達到國家報廢標準但如發動機或者底盤嚴重損壞,經檢驗不符合國家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或國家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的,都將進行報廢處理。
然而,對于大多數中國購車者來說,購車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即便是在汽車接近報廢期限時,很多車主也舍不得換車,更不會將汽車送進報廢汽車回收中心,而是希望盡可能多開幾年,哪怕是冒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前報廢汽車獲得的補償費很低,遠遠提不起車主的興趣。
“根據《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報廢汽車的收購價格應按照金屬含量折算,參照廢舊金屬市場價格計價。當前大多數地區的廢鐵價格每噸都在2000元以上,但回收報廢汽車的價格卻低得可憐。一輛家庭轎車的重量在一噸多一些,按照國家規定的交易價格,報廢汽車每噸350元,但按照這個價格很難收到報廢汽車,我們這里的回收價格是每噸500元左右,一輛普通轎車的回收價在六七百元。”長春市一家報廢汽車回收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