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外煙搶市場”一說不實
京華時報:只拿加拿大一國數據做對比是否合適?
李強:目前從全球來講,雖然100多個國家都已加入公約,但實際上真正履行公約內容,披露香煙成分的很少,加拿大的香煙數據是目前唯一相對完整的數據。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檢測或披露應該是政府的事情。我們的目的不是做全面的監測,而是做研究,所以也只能抽取一部分進行檢測對比。
京華時報:僅兩國數據對比,就稱中國香煙重金屬“超標”是否合適?
李強:其實我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從未使用“超標”這個詞,我們只會說高過加拿大卷煙水平。但在亞太會上公布結論的那天晚上,我就看到中國媒體標注“超標”這個詞。我感覺,用這個詞后,引起了各界對香煙重金屬的關注。對我們來說,結果是好的。
京華時報:有3種被檢測香煙早已停產?
李強:首先我們要強調,這13種香煙是隨機選取的,沒有特殊原因。其次,要同時做20個國家的檢測,所以不允許我們把一個國家購買的所有卷煙都做檢測。另外,我相信,即使我們再選其他的13種品牌香煙,同樣存在退市的可能。因為中國卷煙的品種在近年變化得非常快,有的卷煙會退市,有的會推出新的品種。
京華時報:煙草總局曾回應,目前中國乃至世界都沒有重金屬的標準?
李強:這是事實和現實。但我們感覺,雖然沒有標準,但重金屬對人體危害這么大,政府應定期監管披露。這些鉛、鎘等不僅危害吸煙者,還會影響二手煙民、孩子的智力和身體健康。可以肯定的是,與消化道吸收相比,香煙中的重金屬經燃燒成為煙霧后,通過呼吸道,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京華時報:研究的總資金是多少?是否受煙草公司的資助?
李強:具體數額我不方便透露,我的研究經費主要來源于美國衛生研究院、加拿大衛生研究院等。這些機構相當于中國衛生部下屬的研究機構。
京華時報:這些研究院的身份是否會影響研究?
李強:這個研究,只與健康有關。你或許是受到現在一些媒體導向的影響,認為我們幫助外煙搶灘中國市場等等。我只能說,這是一些利益集團的煙霧彈,希望以此來轉移公眾的注意力。把對健康的注意,吸引到所謂的貿易戰上。這是不明智的一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