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調查大紅袍遭炒作 資料圖
投資新貴調查(一)
——大紅袍身價路線圖
央視經濟半小時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股市動蕩、樓市調控,許多投資者一時失去了方向。但與此同時,一些新的投資品種卻在這場危機中不斷出現,從今天開始,我們的將用三天的時間來大紅袍、翡翠以及進口紅酒,看看這些被各路資金追逐的投資品種,背后上演了怎樣的故事。
我們今天報道的投資新品種就是這場演出的主角—大紅袍。作為武夷茶傳統集散地,福建廈門的茶葉市場歷來被視為大紅袍行情的晴雨表。據廈門市茶葉協會統計,從去年到今年年初,僅廈門一個地方新增的大紅袍專銷店就達到五六百家,大紅袍的市價更翻了兩三倍。是什么原因讓大紅袍一炮走紅呢?我們先到市場上去看看。
在廈門街頭,每走幾步就能見到一家茶店,幾乎每家茶店都把標有“大紅袍”字樣的招牌掛在店外最醒目的地方,“大紅袍專家”、“印象大紅袍”、“大紅袍會所”,一個個讓人眼花繚亂的招牌,無一不在標明自己“正宗”的身份。我們走進了一家名為“大紅袍專家”的茶店。
廈門某茶店銷售人員
記者:這個店什么時候開的?
銷售人員:今年5月2號開的。
記者:這個是多少錢一斤?
銷售人員:這種是1200元一斤,這種是8000的。
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大紅袍主要定位于高端客戶,因而價格也是高端的價格。
銷售人員:我們還在做一款十萬的。
記者:十萬的?
銷售人員:對,十萬一斤的,就是有限量版的那種,只有我們就是說VIP客戶才可以訂購。
這些動輒幾千甚至上萬元一斤的大紅袍,銷路究竟如何呢?銷售人員并沒有回答記者的疑問。
為了進一步了解大紅袍市場的真實狀況,記者跟隨廈門市茶葉協會的工作人員做了一次調查。在一家經營大紅袍的茶行,老板告訴我們,自己的店面是今年4月份才開張的,光裝修就花了近200萬元,但幾個月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廈門某茶店老板
老板:我們賣的茶葉,不夠我們的費用,一個月房租、水電差不多將近3萬塊錢。但是銷售是,賣(茶葉)都賣不到3萬塊錢。
這位店主坦承,自己以前從未接觸過茶葉這一行,因為聽說今年大紅袍的價格看漲,也希望能趕上這波行情賺上一筆。但她沒料到,有著同樣想法的卻大有人在。
老板:你看我們這一條街有100多米,有多少家茶葉店,幾乎一步一個,一步一個。
在隨后的走訪中記者發現,大部分廈門茶店里的大紅袍價格都在千元以上,但進店看茶、買茶的顧客卻是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