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城市低保標準,現在全國名列前茅。
天津市2008年建立起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與困難群眾生活補助聯動機制,也走在了全國前列。
天津市還在全國率先把醫療救助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這一平臺操作,在全市統一政策,統一救助標準,實現醫療救助全市統籌、城鄉一體。
城鄉醫療救助項目已完成。天津市已基本建立全市統籌、城鄉一體、統一經辦管理、與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相銜接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建立城鄉醫療救助基金、全市統籌使用,市、區縣兩級財政分別按照救助對象每人每年230元的標準安排城鄉醫療救助資金。
兒童大病救助原始基金已經到位。初步擬定了《天津市兒童大病救助專項基金實施方案》。
農村敬老院改造整合項目,目前已經完成。2010年,全市已投入農村敬老院建設資金6840萬元,整合改擴建農村敬老院5所,新增床位1090張,集中入住五保對象1926人。
提高社會救助標準。為困難群眾發放物價補貼。調整完善困難群眾和優撫對象年終一次性補貼制度。
對話
昨天,天津市民政局張中華局長在接受專訪時指出,今后,全市民政系統將調整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特困救助制度、分類救助制度和臨時救助制度,加大對困難群眾的救助力度。
展望
困難群眾享“雙重”醫保
明年,天津要調整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全額資助城鄉低保、農村五保等救助對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確保困難群眾享受“雙重”醫保。依托醫療保險經辦平臺,實施救助對象標識化管理,實現醫療救助與醫療保險的無縫對接,同步結算。
特困救助范圍標準上浮
明年,天津要調整完善特困救助制度,將城市和農村特困救助范圍分別按照各自低保標準上浮100元和50元,改為分別按照相當于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的130%確定。
調整完善分類救助制度
調整幾類人群的分類救助政策:一是擴大收入抵扣政策的病種范圍。二是擴大收入抵扣政策的重殘人員范圍。三是提高喪偶單親家庭的收入抵扣標準。四是提高城市無子女“雙老”并靠一人退休金維持生活家庭的收入抵扣標準。五是提高散居孤兒的救助標準。將現行散居孤兒救助最低標準每人每月600元,改為按高于城市低保標準的200%核定。六是提高“三無”人員的救助標準。
完善臨時救助制度
此次針對臨時救助的調整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屬于月人均收入不足城鄉低保標準200%的低收入家庭,因重大疾病或自然災害或突發性事件導致生活出現特殊困難的家庭以及城市“三無”對象和農村五保對象的醫療費用個人自付部分仍有困難的家庭,可申請臨時救助。二是規范特殊人員臨時救助措施。對家庭生活困難的刑釋解教人員、社區矯正人員和戒毒人員,以及需要照顧家庭重病重殘成員而無法就業的人員,發放臨時救助,并提供公共就業服務。對屬于客觀原因無法就業的人員,符合條件的納入城鄉低保范圍。三是規范申請審批程序。四是完善臨時救助資金籌措機制。
建立基本喪葬補助費制
城鄉居民基本喪葬補助費制度本著不重復享受的原則,凡是亡故人員家庭能夠領取亡故人員喪葬費的不重復發放。凡是亡故人員家庭不能領取或沒有渠道領取亡故人員喪葬費的,均可領取基本喪葬費補助,標準為每人1800元。目前已初步確定基本喪葬補助費制度實施辦法和實施細則。
繼續發放供熱和物價補貼
今年冬季,繼續為困難群眾發放供暖補貼。同時,依據基本生活必需品價格指數上漲幅度,繼續為困難群眾發放物價補貼。
百姓講述
低保戶蘇軍的“小賬本兒”
家住河東區中山門街和睦北里社區的蘇軍自2001年7月開始享受低保待遇,近幾年,他每年領到的低保金都在增加。
2007年,低保標準是每人每月330元,蘇軍家3口人,享受的是“全額低保”,每月總計990元。
2008年,低保標準進行了兩次調整,到下半年已經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蘇軍一家人總計1200元。
2009年,低保標準又調整為每人每月430元,一家人總計1290元。
2010年,低保標準再次調整為每人每月450元,蘇軍一家人目前每月低保金總計1350元。除了低保金,他還享有專供殘疾人的特困救助,每月又增加了200元的生活收入。同時,還有隨物價變動隨時調整的生活補貼,現在每個月能拿到120元。
雖然蘇軍夫妻都是殘疾人,沒有勞動能力,可是他們的基本生活可以得到保障。
這個冬天我們過得很溫暖
今年冬天,對于蘇軍來說是個幸福的季節——他們一家在這個冬天告別了狹小的平房,搬進了寬敞明亮的廉租房,可以住在大房子里暖和過冬了。蘇軍一家人興奮得好幾天都沒睡好。
49歲的蘇軍和妻子都是殘疾人,兩人都早已失去了勞動能力。可是夫妻倆樂觀向上,兒子也考上了大學。
前一段時間物價上漲得較快,蘇軍說:“針對物價上漲,政府這個月又給我們三口發了120元的物價補貼,我們的負擔也輕了一些。”
蘇軍形容自己“樂觀、知足、開通”,形容現在的生活“粗茶淡飯,溫飽不愁”。這樣的好心態不是沒有來由的。
蘇軍年輕時依靠著自己的手藝養家糊口。20多年前他成立了一個水暖隊,之后由于市場不景氣,再加上2001年腰椎結核病情的惡化,使得這位自立的漢子不得不向生活低下了頭。“那時要沒有政府的低保補貼,真不知道要怎樣熬過來。”提起往事,蘇軍心中滿懷感激。
如今的蘇軍是社區“得民心工程隊”的一員,用他自己的話說,“政府幫了我許多,社會上好心人也很照顧我,我就應該盡自己所能來回報社會,讓身邊的人也感到我送去的溫暖。”
來源:每日新報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