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九附近的騎樓街,洋溢著濃濃的歷史韻味。記者王燕攝
小朋友在經過治理的赤沙涌邊無憂無慮地玩耍。記者黃澄鋒攝
建設四馬路,綠樹成蔭的家園,將是孩子們最美的記憶。記者陳安攝
市橋街道上一個小小的細節,都是那樣美麗。記者黎旭陽攝
根據(廣州)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和安排,自2008年下半年起,廣州開始在全市組織實施迎亞運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按照當初分工,全市919個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中,由市本級負責組織實施的不到一成,絕大部分都由區(縣級市)各負其責。
9月30日是市委、市政府要求施工截止的“大限”。各區迎亞運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完成情況如何?效果怎么樣?市民滿意不滿意?圍繞著市民關注的這些問題,今天,記者深入越秀、荔灣、海珠、番禺等區,開展“巡區采訪”,逐一探個究竟。
荔灣
騎樓建筑延伸一倍 再現西關風情
人文輝映水秀花香
荔灣區在廣州市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中承擔了170項工程,目前168項完工,剩下兩項將在30日前完工。市城鄉建設委介紹,荔灣區是全市行動最快、完工情況最好、特色最明顯的區之一。
荔灣區始終不忘“嶺南文化聚荔灣,西關風情最廣州”這一歷史沉淀,重拳打造“五區一街”特色商業文化街區——包括“最詩意最廣州”的荔枝灣文化休閑區,“最傳統最嶺南”的陳家祠嶺南文化廣場區,“最開放最輝煌”的十三行商埠文化區,“最清新最浪漫”的水秀花香生態文化區,以及“最多元最鮮活”的上下九商業步行街。
據荔灣區建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已經完成的上下九步行街環境整飭過程中,荔灣區通過對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恩寧路及其周邊地區臨街一線縱深區域的舊城更新,將上下九步行街統一風格的騎樓建筑延伸至恩寧路龍津西一帶,總長度從原來的1.2公里擴大到2.4公里。
在泮塘-龍津西沿線的荔枝灣文化休閑區,他們則通過加強對西關大屋保護區的保護,重建具有嶺南園林之冠美稱的“海山仙館”,將荔灣湖自然園林景觀與周邊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有機融合,形成“廣州會客廳”?!昂I较绅^”原本是十三行首富商人潘仕成的私家園林,荔灣區正考慮在此異地建設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荔灣區常務副區長王慎初透露,下一步,該區還將在荔枝灣附近建設西關美食一條街,并利用荔枝灣水系,引進10艘游艇,后者將有望年內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