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
新增公園綠地324萬m2相當于19個曉港公園
綠色如呼吸般自然
海珠區在廣州市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中擔負160個整治項目,這些項目已全部完成。據市建委負責人介紹,海珠區是全市執行迎亞運人居環境整治工程計劃最堅決、完工情況最理想、島區特色最明顯的區之一。
據海珠區建設和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陳偉鋒介紹,自從2008年開始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后,海珠區增加了逾10個公園,新增公園綠地324萬平方米,相當于增加了19個曉港公園。
海珠區的人居環境整治不僅注重改善生態、人居環境,而且重視挖掘地區歷史文化,使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得到質的提高。
濱江路作為廣州市的一條重要的濱水景觀路,沿線薈萃了中國歷史上的多個關鍵節點,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旅游價值。通過這次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海珠區在濱江路實施了“四位一體”、“平改坡”等全面整治,在洪德路等騎樓街實施了“修舊如舊”的綜合整治,改造多個綠化節點,全面提升濱江沿線光亮工程,重新揭示和串聯起濱江沿線的歷史、文化、旅游節點,將這一區域打造成兼備“濱水-騎樓”風情的廣州品牌。在此基礎上,海珠區還通過環島路、綠道建設,充分挖掘區內獨具特色的“江、涌、湖、林、園”生態優勢,串聯起環島綠道游線路,推動區域經濟轉型發展。
海珠區環島路規劃全長42.2公里,寬30~60米,建成后既是一條交通主干道,更是展現珠江一河兩岸城市風貌的觀光勝地。
越秀
廣州城市“原點”下月免費開放
文化街區亮點紛呈
越秀區納入市政府考核的277項人居環境整治工程目前已全部完工,成為全市迎亞運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最多、資金最大的一個區。
越秀區非常重視廣府文化底蘊的保護傳承,打造了一批歷史文化街區亮點。他們投入8040萬元,對中山六路、萬福路、大德路、一德路、大南路等道路兩側騎樓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舊如舊整飭,還投入3.1億元,對都府、舊南海縣、三眼井、新河浦等一大批具有文物古跡、歷史建筑以及特有的非物質文化內涵的成片社區進行了整體的修繕和改造。
以東濠涌為代表的水環境整治成為“舉市矚目”的大手筆,不僅深得市民好評,也多次贏得了汪洋、黃華華、張廣寧、萬慶良等省、市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6月,隨著截污改造、雨污分流、調水補水和水質凈化等一系列超常規治水工藝的實施,東濠涌恢復了清澈。越秀區政府按照“修舊如舊”原則,恢復6座歷史名橋原貌,彰顯高品位水岸空間印象。
昨天上午,記者在人民公園南門正對著的南廣場看到,位于兩側地鐵站出口之間的區域仍處于圍蔽狀態,廣州城市“原點”標志物就將設立在那里。越秀區副區長齊小平說,作為該區迎亞運環境整治工程的一部分,城市“原點”工程將在30日前如期完成。但緊靠著它的追加工程,即廣州古城18門微縮景觀銅雕工程要到下月中完工。因此,整個“城市‘原點’景點工程”大約在10月20日竣工并向市民免費開放。
番禺
濱水景觀與親水平臺隨處可見體現“人水和諧”
準備聚焦世界目光
作為2010年亞運會的重要承辦地和最重要設施之一的亞運城的所在地,為了迎接亞運盛會的到來,番禺的城市面貌正在發生巨大變化。
番禺區轄內有27個比賽、訓練場館,占總場館數量的39%。截至9月23日,190項迎亞運重點工程已有183項完工,137項迎亞運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已完成132項,余下工程將在近期完成。番禺正以其最完美的方式蛻變,準備以嶺南水鄉最美的姿態,聚焦全亞洲、全世界人民的目光。
極具嶺南風情,雙向十四車道,最寬達120米的番禺大道號稱“亞運第一標志性大道”,的確名副其實,道路兩旁亞運標志、各參賽國“千帆競發”、五羊吉祥物等雕塑,形成貫通番禺南北的“城市風景線”。
番禺到處是水清魚躍的嶺南風情。番禺的母親河市橋河早已告別黑臭,水體清澈,對岸歐式風格的濱水住宅整齊排列。
亞運城,礪江河、官涌等河涌整治示范性工程建設也已完成,碧波蕩漾的河水和古老的民居沿河涌分布,濱水景觀與親水平臺隨處可見,再現了番禺“古邑靚影,人水和諧”的美景。
為保證亞運空氣質量,番禺完成全區332家重點排污單位在線監控設施建設,實時在線監測重點污染源,做好環境監管及應急處理準備工作。
來源:廣州日報(記者 葉平生 李妍 李立志 通訊員 城鄉偉 陳海武)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