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誠:任何時候絕不會忘肩頭的重責
中央企業一定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當祖國、當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在所不辭。”全國人大代表、東航集團總經理劉紹勇說,從利比亞接中國公民回國,東航派出了26架次飛機,每架飛機上派三套機組輪流休息,共運送了近7000人。當撤離人員坐上飛機,機長的播音是:“黨中央、國務院派我們東航接大家回家了。”當時大家熱淚盈眶、掌聲雷動,這不是一個中央企業應該承擔的責任嗎?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長嶺分公司經理李華說:“作為中央企業,不僅要看重利潤,更要看重社會效益。”李華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國對進口原油的依存度已超過50%,受地緣政治變動影響,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時常出現劇烈波動,但當國際原油價格飆升之際,許多民營和地方煉化企業紛紛停產,在此關鍵時刻,總是三大石油石化央企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滿負荷開工生產,為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提供保障,使國內油、氣價格始終保持相對穩定。
“央企不僅要做宏觀經濟的穩定器,還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安徽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杰告訴記者,“十一五”期間,中國移動在安徽重點實施了“村村通電話工程”。僅在2009年-2010年間,便投資97億元,在安徽建設移動通信基站5887座、通信光纜5萬多公里,其中65%以上的基站分布在農村地區,結束了1400多個自然村不通電話的歷史。
在服務“三農”、搞活糧食流通方面,央企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全國人大代表、中糧集團總裁助理岳國君介紹,“十一五”期間,中糧通過積極落實國家“北糧南運”、“稻谷入關”等政策和參與國家托市收購政策的執行,有效地促進了糧油供需的區域平衡。“十二五”,中糧將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進行產業布局,力爭使中糧集團市場化糧食流通量達到2800萬噸/年,進一步確立和鞏固國內糧食流通的市場化主渠道地位。同時,未來五年中糧還將形成超過6000萬噸/年(含蒙牛)的農產品綜合加工能力,形成遍布全國的米、面、油、糖、肉等產品及相關制品的銷售網絡,覆蓋全國90%以上的鄉鎮市場,源源不斷地為全國消費者提供安全、營養、健康、美味的食品,引領新的生活方式。(新華社記者譚劍、李鵬翔、王曉明、仇逸、程士華、何宗渝、朱薇、孫奕、鄭曉奕采寫)
來源:新華網 編輯:孫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