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有多厚,感情有多深。這是富平縣“三問三解”主題實踐活動中工作人員對筆者所作的總結。
“三問三解”活動開展以來,富平縣千名黨員干部走出機關,撲下身子,沉到基層,走進一線,一對一結對子,全身心投入到“三問三解”主題實踐活動中,搭建起了干群同心促發展的“連心橋”。
沉下身子“聽民聲”
陜西省、市“三問三解”活動開展后,富平縣委立即召開常委會,專題研究貫徹落實方案,制定印發了《關于縣鎮兩級領導干部下基層“三個一”活動的實施意見》。結合全縣實際,以“三個一”為主題,該縣31名縣級領導干部、96個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每人包抓一個后進村、一個民生工程、一個重點信訪案件;鎮(管區)48名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每人包聯一個后進村、一戶困難群眾、一個信訪案件,通過示范帶動、入戶走訪、幫扶指導等方式,與群眾面對面交流,了解村情民意,傾聽群眾心聲,幫助群眾解決難題?;顒又?,縣級領導率先垂范,相繼深入包聯點,通過走訪、座談、實地查看等形式,了解掌握群眾“最盼、最需、最怨、最急”的愿望和實情??h委書記鄭成瑞帶領相關職能部門,先后5次深入留招村和渭運社區,與群眾傾心交談,聽取他們的訴求和困難,現場協調解決了西紅花園產業用電及南育組、河里組群眾用水難問題,解開了群眾心頭的“疙瘩”??h長王建平與包聯點楊家村群眾進行面對面交流,幫助村上理順當前發展思路;針對群眾反映的村組道路“出行難”問題,現場協調交通部門進行解決,完成了3公里村道硬化,為群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邁開步子“察民情”
工作手記——為民“真本本”。推出了“工作手記”這一有效載體,印制了2300份“三問三解”工作手記,下發到了黨員干部手中,實行“一人一小本、一事一記實、一季一公示”的辦法,縣委創先爭優辦每季度調閱一次工作手記,督促做好各項活動任務。工作手記上印制了“三問三解”內容、農村工作相關政策、干部包聯點基本情況等,設置了群眾接訪、幫扶承諾、群眾需求等記錄板塊,黨員干部駐村幫扶過程中,一邊學習了解“三問三解”相關內容、一邊記錄當天的工作內容、群眾所需、所想、所急記等。承諾臺帳——服務“保證書”。該縣包聯干部進村入戶,了解每戶收入情況、經濟來源、存在困難等,制定承諾臺賬。該縣對各單位上報的承諾臺賬一一查看,查看摸排情況是否仔細,承諾事項是否具體,幫扶是否可行,對于摸排情況不仔細、承諾事項不具體、解決方法大而空的承諾書不予建立臺賬,真正讓承諾變成為民服務的“保證書”。經過歸納整理,目前,已有128件事關民生和長遠發展的工作列入公開承諾,1680戶貧困戶納入幫扶承諾、145個重難點信訪案件列入解決范疇。季度述職——公開“曬實績”。推行三級聯述聯評聯考機制,建立了縣鎮村三級黨組織書記抓“三問三解”活動情況專項述職制度,邀請基層黨員和群眾代表各單位“三問三解”活動開展有情況進行評議,并把評議結果在全縣公開。組織召開了專題述職大會,24個部門和17個鎮黨委書記對“三問三解”活動開展情況進行公開述職,并邀請全體縣級領導,黨員代表,群眾代表,企業代表,專家人才等人員參會,相關包聯縣級領導進行現場點評,讓各基層黨組織書記現場看、實際學、對照比,提升工作質量。
集中精力“惠民生”
該縣圍繞社會熱、難點問題,著眼群眾“急、盼、憂、怨”,善于動真碰硬,集中資金、項目、政策,把群眾關心的創業就業、住房安居、子女上學、看病就醫、社會保障等民生問題,一件一件抓實,一項一項突破,投資1439.5萬元,新打機井7眼,襯砌渠道41.4公里,解決了北部沿山地帶群眾用水難的問題,“蛋奶工程”受益學生48108名,4540套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分解落實到位,相繼開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共補償參合患者74437人次、補償資金達2408.95萬元。同時,開展“書記大接訪”、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等活動,即每周有一名縣級領導到縣信訪局接待中心接訪,窗口服務部門領導確保每周排出1天時間實行接訪,著力化解一批信訪案件。截至目前,共接待群眾1164余人次,當場解決1000余件,達到85%。
來源:中國日報陜西記者站 (記者 盧宏艷 通訊員 鄭瑪崗 韋軍利 魯小平)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