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劉峰在接受《中國日報》專訪中指出,“蛟龍”號今年將在6到9月前后赴南海和太平洋開展三個航次的深潛任務,標志“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正式進入試驗性應用階段。
劉峰認為“蛟龍”號實驗性應用階段將設定為三到四年,之后“蛟龍”號將真正投入應用階段。
據悉,今年6月劉峰將帶領“蛟龍”號深潛團隊赴中國南海完成試驗性應用階段的第一個深潛任務,屆時將首次有科學家隨深潛器進行深海科考。
劉峰介紹“蛟龍”號設計理念就是由一位潛航員操控,帶兩位科學家進行深海潛航,為科學考察深海服務,那么在今年的試驗性應用階段,逐步增加科學家隨深潛器科考的數量是該階段重要任務。
預計今年6月,“蛟龍”號將執行大洋綜合科學考察第31航次任務,赴南海執行南海深部科學計劃,為科學家研究南海的形成、發展和未來趨勢提供技術支撐。
同時,“蛟龍”號也會在該航次對自身功能,系統和潛器的安全性進行進一步的調試。
“蛟龍”號7月還將前往太平洋區域,先在東北太平洋我國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進行小區域研究,然后到另一塊富鈷結殼資源區進行研究。整個航次將歷時100余天,預計9月底返回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