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越來越多人在說,我國專利這么多卻根本算不上一個創新型國家。他們忘了這需要一個過程,我國提出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目標,而從十六大提出創新型國家建設至今不過十年。
多重因素導致我國迄今無緣諾貝爾科技類獎
記者:我國作家莫言已經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那么,科技類的諾貝爾獎離我國有多遠?
田力普:我國至今沒人獲得諾貝爾科技獎,涉及多方面因素。一度以來,我國社會的思想文化、制度體制、大環境都是有利于模仿而不利于創新的。
近代以來,工業革命讓西方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中國卻閉關自守,走向落后,核心人才、知識分子都在參加科舉考試博取功名,國家沒有建立鼓勵創新的法律體系、制度、環境……中國一步步從曾經的創新型國家走向模仿型國家。
在文化氛圍上,我們也缺少創新的精神,大家都學老師、學經典、學古人,不求與眾不同、不敢特立獨行。
如今,我們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一場革命,革自己頭腦的命,從模仿、抄襲、借鑒,轉型到自己發明、創造、創意,這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歷史的積淀。
因此,由于歷史、文化、時代、發展歷程和各種原因,導致我們迄今缺位諾貝爾科技獎。對此,我們既要有緊迫感,也不能急于求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