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全球IT產業有3次位移,前20年到臺灣,10年前到上海,現在到了重慶

商報圖形 王若靜 制
昨日,記者從市外經委獲悉,在臺灣IT產業業界有風向標之稱的國際風投集團——華威國際投資將在渝設立4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基金。該集團總裁張景溢介紹,該風投首期到位2億美元,投入重慶,將主要針對IT及配套產業進行投資。
臺灣風投欲攜4億美元殺入
據張景溢介紹,華威準備進入重慶市場的首期資本為2億美元。“進入重慶的資金將分成兩步走。”張景溢說,華威國際進入重慶將通過自身投資實體運作、尋找重慶本地項目進行資本投入兩個步驟來完成。而資金的主要投入領域,集中在筆記本電腦配套、云計算等科技領域以及醫療、教育、物流、連鎖行業等與IT相關的服務業。
張景溢非常看好重慶服務業,他表示,近兩年,惠普、富士康、廣達、英業達等IT業巨頭引來數百家企業落戶重慶,西永微電子園等項目的上馬,以及惠普、廣達等高附加值產業進入重慶,未來服務業的空間將空前巨大。
據悉,目前,華威國際集團管理資產達10億美元以上,迄今已投資120余家企業,涵蓋高科技及內需型產業,其中有近40家公司在海內外上市。
全球IT產業位移至重慶
“我們為什么投資重慶?這是因為,全球IT產業的第三次位移已至重慶。”張景溢說,作為資深創投人士,他見證了全球IT產業的三次位移,并深知其中商機。1990年,美國IT產業位移至臺灣,隨后,臺灣經濟飛速發展。2000年,以上海為中心的沿海區域承接了臺灣的IT產業位移,華碩、廣達等IT企業紛紛落戶,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上海成為了中國的經濟中心,世界的眼光也轉移至此。而2010年,隨著惠普、富士康、英業達等國際IT巨頭進駐重慶西永,全球IT產業的第三次位移也來到了重慶。三大筆記本電腦品牌企業成功落戶,讓重慶成為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的夢想走向現實,產業的位移也隨之帶來了巨大商機。
張景溢認為,商機里面,包含零部件的位移、制造的代工、研發的外包、IT的培訓,實際上在活動當中就會產生各式需求。然后是最外圍的商機,也就是因發展IT產業而催生出的配套商機。“我舉一個例子,伴隨著1990年IT產業向臺灣轉移,臺灣有一家立金半導體,在1995年跟日本技術合作,當時這家日本企業為了在臺灣搞研究和技術交流,把一家酒店包下來半年。所以,因IT產業的需求,會帶動很多相關的產業,包括基礎設施、物流方面的商機。”
“重慶正處在歷史性的創富時機,做什么都能賺錢!”張景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