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駿繪
3月14日,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聯合下發《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免除部分服務收費的通知》,要求自今年7月1日起免除人民幣個人賬戶的11類34項服務收費。
許多人發現,這34個項目中,逾半項目原本在銀行就已經“免單”,比如開戶銷戶費、修改密碼手續費等,而對公眾廣泛關注的小額賬戶收費、跨行轉賬收費過高等項目卻并未涉及。
老百姓對銀行服務收費怎么看?一些收費項目是否有其合理性?該怎樣進一步規范銀行服務收費?
銀行服務收費應該公正透明
“銀行吸儲后,左手放貸掙息差,右手收賬戶管理費,這樣收費讓人費解。”在北京市朝陽區紅廟路口工行網點,正在排隊辦業務的李先生提起銀行服務收費,不大滿意。
在北京一家國企工作的王先生則認為,國有銀行經過改制后,要講成本收益,適當收費百姓可以理解?!般y行畢竟不是公益機構,服務費當收則收,關鍵是收得合不合理。很多費用的發生,客戶自己都不知道。此外一些費用也高得離譜,比如銀行系統都是全國聯網的,可個人異地系統內取款,最高要收100元,依據是什么?取20元和20萬元的成本差在哪兒?”
“盡管大家對銀行收費質疑很多,但似乎沒有很好的投訴渠道。銀行收費是不是暴利?大銀行有沒有串謀定價?老百姓沒地方查,也沒辦法取證投訴。”王先生說,他在某銀行辦的銀行卡,每個月通知賬單的短信還收費,“這算不算巧立名目?我能找誰解決呢?”
對于此次監管部門出臺的規范措施,外企白領關女士說:“取消收費的同城存取款轉賬、改密碼、查詢、工本費和代發工資等,都是百姓平時接觸比較多的金融服務項目,34項的覆蓋面還是挺大的?!?/p>
有人質疑:管理部門禁止許多本來就免單的服務收費,是不是在“做秀”?業內人士解釋說,這些服務項目是否可以收費,以前沒有明確規定,但部分銀行曾對這些服務項目收費。此次明文叫停,是防止今后有銀行重新開始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