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也該有“最低保護價”
專家建議:農超對接,菜田上保險
都說“菜貴傷民、菜賤傷農”,政府部門也為此采取了很多措施,但“菜賤傷農”的情形,似乎年年都有發生。只有做到了“菜賤少傷農”,甚至是“不傷農”,城市的“菜籃子”才能得到保障。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減少菜賤的時候對菜農的傷害?記者采訪了農業部門以及相關的農業專家。記者朱彩玲
濟南市農業局相關人士分析認為,一般來說,蔬菜的市場波動周期非常有規律,一般表現為“菜賤傷農—減少種植—價格升高—擴大種植—菜賤傷農”。比如今年的白菜價格高就有可能會刺激菜農擴大種植面積的積極性,從而導致來年產量增大、價格降低,出現“菜賤傷農”現象。
讓更多蔬菜實現農超對接
在今年濟南市兩會上,濟南市農業局局長趙玉海曾表示,“十二五期間濟南市計劃1/3的地產蔬菜實現農超對接。”
為什么要盡可能多的實現農超對接?濟南市農業局相關人士分析說,現在很多的散戶菜農,每年被動地等待菜販子到地頭上去收菜,“其實,菜價大部分是被菜販子從中間提高了,菜農掙得很少,而到了老百姓的菜籃子里,又是高價位的蔬菜。因此來說,壓縮中間流通環節,減少層層剝皮,才能讓價格降下來,讓菜農受益?!?/p>
菜農應“抱團”、切忌單打獨斗
“現在老百姓種菜跟風很嚴重,看別人種,他也種,而這種跟風,包括中間商的跟風,造成了這種傷農的情況?!笔∞r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員侯麗霞首先給菜農們提了個建議:“現在是信息時代,建議老百姓能經??纯措娨?、報刊,了解一些目前市場的動態、趨勢,千萬不能盲目跟風。”而濟南市農業局相關人士也認為,除了老百姓的跟風,還必須要學會“抱團”,“希望菜農們不要單打獨斗,盡量參加合作社、互助組等經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