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謀論”揭示的風險
“支付寶”風波讓馬云的形象受到極大挑戰。
最初的批評集中在他違背契約,擅自轉移“支付寶”控制權,將外資股東的利益懸在半空。但馬云的支持者認為,契約只能放在顯規則的背景下討論;馬云即使違約,也只是背棄潛規則之約。言外之意似乎是,擺不上臺面的潛規則是錯的,而現在糾錯,是對的。
近幾天,更多互聯網和投資界人士向馬云發難,他們指出,馬云其實是借守規矩之名,行牟利之實,他這么做,是為自己在同外方股東的談判中爭取籌碼。而后果很嚴重:整個互聯網產業被置于水火之中,中國企業的整體信譽受損。
馬云和外方股東恩怨由來已久。上周,馬云否認引發“支付寶”風波是為幫自己從外方股東那里回購渴盼已久的股權。但他承認,掌控“支付寶”后,他在談判桌上地位逆轉了。
IT觀察家信海光在針對“支付寶”事件的專欄文章中說,馬云這一手,有時候真還能玩殘外資——引資時講潛規則,賺錢后講顯規則。
在沒有更確鑿的證據之前,所謂馬云的“陰謀論”只是猜測。但“支付寶”事件第一次明白無誤地揭示出了潛規則的不確定性及其風險。
“潛伏”10年如何轉正
10年來,作為潛規則的VIE模式一直以其獨特的方式為中國互聯網產業注入急需的發展資金和其他資源,有人甚至認為,它“體現了監管智慧和金融創新”。但《福布斯》中文網主編周健工說,互聯網產業如果繼續坐落在“灰色的制度安排”之上,將面臨極大的發展瓶頸。
過去,VIE問題只掀起過小波瀾。2年前,人氣網游《魔獸世界》在中國大陸的經營權易主,有人拿接盤者的VIE結構說事,質疑其是否有權運營。回溯到更早,10年前新浪CEO王志東“被下課”時,有人說他只是被解除了上市公司的職務,作為新浪ICP牌照持有公司的控制人,他可以向上市公司叫板。
《魔獸》和新浪的小插曲悄然化解掉了。可這回,VIE的“和諧史”在“支付寶”風波中終結了,并且很可能傷及整個互聯網產業。“潛伏”10年的潛規則,是否到了變革之時?如果要改,該如何入手?
易凱資本CEO王冉的一篇博客本周一開始在網上廣為流傳,他謹慎地向馬云提出幾點商榷,比如,”支付寶”的交易數據是否真的涉及國家安全?這一事件的處理中是否存在捍衛公司治理原則、推動制度完善的可能性?看起來,這些話也像是說給監管層的。
“支付寶”風波本身及其衍生效應,都還在發酵,值得認真觀察。
來源:文匯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