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圖片
連日來,進口奢侈品該不該降稅的話題在專家學者、普通百姓間引起廣泛爭論。本報記者分別采訪了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和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就幾大爭論焦點問題進行探討。
交鋒點一:部分奢侈品是否成為生活必需品?
劉尚希: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征稅起到了調節貧富差距的作用
趙 萍:一些中高檔產品已成為人們改善生活品質的必需品
劉尚希明確表示:“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沒有必要降稅。況且,奢侈稅的主要消費人群是富人,對進口奢侈品征消費稅也就是對富人征稅,起到了調節貧富差距的作用,有利于社會公平。”
劉尚希認為,在沒有降稅的情況下,奢侈品消費在中國已經很熱了。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發布的2011最新報告,中國內地去年的奢侈品市場消費總額已經達到107億美元,占全球份額的1/4。預計中國將在2012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現在,全球很多奢侈品品牌都在中國加緊開店,并將銷售網絡向二、三線城市延伸。“我們國內的奢侈品消費已經占全球的25%,而我們的GDP還不到全球的10%,這顯然已經很不合理了。如果再通過降稅來刺激奢侈品消費,這種非理性的‘高消費’就會更過頭了。”
趙萍說:“當前我國進口稅征收模式已跟不上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隨著經濟發展,一些中高檔產品已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奢侈品,而成為人們改善生活品質的必需品。這部分商品,國內的中等收入階層完全可以買得起,必須還原其生活必需品或改善性消費品的面目。設置進口稅稅率時,不宜再對該部分商品征收高稅率,而要對其進行重新分類,劃出減免進口稅的空間。
交鋒點二:降稅是否導致奢侈品降價?
劉尚希:即使降稅,奢侈品一般也不會輕易自降“身價”
趙 萍:減稅可促進更多品牌商品的進口、競爭,促使價格降低
劉尚希說,對于奢侈品的定義可能各有不同,但奢侈品最重要的特征,是以其價格的昂貴來烘托其身份的“高貴”,也才能讓擁有者通過炫耀而滿足。因此,奢侈品一般不會輕易自降“身價”,更不可能像普通商品那樣走“薄利多銷”的路子。奢侈品就是只有少數人才能消費得起的,即使降稅,也未必能夠降低它的高昂價格。對高收入者來說,他們不會因為價格高而不去購買,恰恰相反,讓大多數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價”正好滿足了他們的“炫耀性消費”心理。
趙萍認為,減稅之后,可以促進更多品牌商品的進口,形成更加有效的競爭局面,促進價格降低。現在,一些商品在國外只是很普通的大眾消費品,價格并不貴,但在征收高稅負之后,被人為地塑造成奢侈品的假象,這很不正常。
國際知名品牌的銷售體系確實存在很多問題。在國內,一些中高檔商品的銷售層級很多,而區域代理商一般議價能力不高,國外廠商可能會控制代理商的拿貨價,維持高價。中國零售業還存在的收取通道費、“扣點”等潛規則,也會推高進口奢侈品的價格。但這不能成為拒絕降低中高檔商品稅負的理由,相反,更應該為中高檔商品“減負”。與此同時,我們應該進一步規范商業秩序,大力推動“工廠直營店”等新型營銷模式的發展,減少流通環節,降低中高檔商品的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