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7.4%的GDP增速,再次創下年內新低。這樣一個經濟“偏冷”的季度,考驗著A股2400多家上市公司的經營能力。一些業績大幅下滑或出現首虧的公司,遭到股民的果斷拋售。如何穿越三季報“雷區”,成為投資者關心的話題。
近50%上市公司業績下滑
根據WIND資訊的數據,截至19日滬深兩市已發布業績預告或報告的上市公司約1470家。其中,預增和扭虧的公司約740家,占比50.3%;而預減和首虧的公司占比接近50%。
由于當前正值三季報發布密集期,對于業績的關注成為左右個股漲跌的重要因素。特別是一些業績在第三季度出現重大滑坡的公司,更是遭到投資者的果斷拋售。
中興通訊就是這樣一個典型。公司中報還盈利2.45億元,第三季度忽然宣布虧損20億元,導致前三季度業績下滑250%以上。消息公布當天,中興通訊跌停,一周跌幅達到15%。
一些超大型央企也在第三季度遭遇滑鐵盧。中國人壽1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凈利預計下滑55%。結合中報情況看,中國人壽在第三季度遭遇約21億元的虧損。巧合的是,中國人壽旗下有三個賬戶同時重倉中興通訊,合計持有后者逾1.5億股,是中興通訊最大的機構投資者。
第三季度經濟增速僅回落0.2個百分點,為何部分公司的虧損額大得驚人?一位投資人士分析,不排除有業績“洗澡”的原因。即趁著經濟探底,在財務報表上“一次虧個夠”,以便來年輕裝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