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群眾】
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司長王治坤:
救助邁向法制化
本報記者 潘躍
當前,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為目標,以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見》為抓手,不斷推進社會救助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確化和專業化。
一要著力完善救助政策體系。要積極推進社會救助立法進程,實現從制度化救助向法制化救助跨越,為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提供法律保障。
二要進一步提升社會救助管理服務水平。要認真落實城鄉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社會救助水平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積極探索社會救助標準量化確定機制,完善中央財政社會救助資金分配機制,引導地方財政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不斷提高社會救助水平。要繼續完善低保審核審批機制,加快建立健全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為住房保障、醫療救助等專項救助制度向低收入家庭擴展提供支持。
三要抓好國務院《意見》的貫徹落實,盡快報請國務院批準,建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著力強化各項救助制度的銜接配合。要從民政部門主管的醫療救助工作入手,總結推廣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試點工作經驗,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家庭老年人、低收入重病患者納入醫療救助范圍。
【就業政策】
人社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
就業牽住牛鼻子
本報記者 商旸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注意穩定和擴大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實際工作中,要牢牢牽住這個牛鼻子。
穩定和擴大就業,是依據明年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經濟宏觀環境做出的總體判斷。就業既是民生之本,也是經濟形勢的一個風向標。實現穩定和擴大就業,是對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重大貢獻。
我國每年新增需要就業的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700萬人的水平,占新加入人力資源市場勞動者的50%,是青年就業群體的重點人群,值得重點關注。
高校畢業生是寶貴的人力資源,努力開發高校畢業生,將其作為就業工作的重點,既體現了政府對高校畢業生的關懷,也是人才強國戰略的要求。
穩定和擴大就業,壓力和挑戰都不小。如何在壓力面前保持就業的穩定并實現擴大?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繼續實施就業優先的發展戰略,選擇擴大就業的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的長效機制;確定經濟發展速度時,必須要考慮實現充分就業目標的要求;進行宏觀調控時,必須要防止失業風險的產生;實施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形成促進就業的綜合性政策體系;把就業效果作為評價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最主要的指標,不斷強化各級政府“就業優先”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