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蟬聯中國“服務型政府”十佳城市
日前,在新加坡舉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2013中國服務型政府城市調查發布會暨2013連氏公共管理國際研討會上,揭曉了2013服務型政府十佳城市評選結果。其中,中國中西部城市成都繼2011年再次連續三年上榜。
在2013年中國“服務服務型政府”城市排名中,成都入圍公眾視角和企業視角兩個子榜單的“十佳城市”表明公眾和企業都對其公共服務和政府管理較為滿意。
精簡機構 優化政府服務
成都從2000年就啟動了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成都市政府部門從51個減少到41個,區縣政府部門由636個減少到447個,撤并了30%的鄉鎮和47%的行政村。
成都先后進行了九次大規模清理規范行政審批項目和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成為全國同類城市中行政審批項目最少的城市之一。今年,按計劃,成都擬取消、調整行政審批項目81項,擬實施企業登記前置審批項目30項。在今年對市政務服務中心行政審批操作事項進一步清理中,成都共新增行政審批操作事項7項,取消58項,下放管理層級并調整為區(市)縣部門實施的22項。據統計,市級各部門行政審批操作事項總數,較去年1月電子監察系統行政審批操作事項總數1149項減少了6.35%。
成都市政府法制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進一步簡政放權,到年底前成都將繼續向社會公布執行的審批項目目錄,進一步擴大行政權力公開的范圍,加大行政處罰網上實施力度,同步完善網上政務大廳行政權力事項庫等。
同時,成都市對政務載體的建設、對服務范疇的延伸,從未停止過追逐的步伐。2004年2月,建立市政務服務中心;2005年,在全市19個區(市)縣和高新區建立政務服務中心,315個鄉鎮(街道)建立了便民服務中心,各行政村(社區)相應建立了便民服務代辦點,形成了市、區(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政務服務體系。
除了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建立各種覆蓋城鄉的政務服務網絡體系。在創新服務方式方面,還主動提供上門服務、預約服務、節假日公共服務等便民措施,推行了“前后臺協同”、“上下協同”、網上(預)審批和“一窗式”并聯等審批模式。
同時,加強事前服務和事中、事后監管,探索試行事前服務告知書,開展針對性引導服務,推行“工商咨詢100問”和房管信息網上“咨詢問答”,建立《行政審批項目辦件規則》、《窗口工作人員服務規范》等工作制度,堅持以制度規范管理,以制度保障服務。
此外,成都的政府服務也為本地市民簡化了許多辦事流程,提高了辦事效率。比如,構建“一刻鐘政務服務圈”,開通運行標志著全國第一家虛擬與實體相結合的“網上政務大廳”、“局長進大廳”等。
國際化政務服務環境
據了解,在成都政府政務中心,大廳不僅設置了觸摸查詢機等人性化設施,窗口標識和電子顯示屏也已換成了“雙語”。為方便外國友人,更好融入成都的國際化進程,成都市政府政務服務中心還編印了中英文對照《在蓉境外人員辦事指南》。
一位曾在成都出入境管理局辦證件的菲律賓婦女就表示,她在成都呆了一年,認為這里有良好的做生意潛力,“我不會講漢語,但這里的人能講英語,環境也舒適,辦事效率也不錯”。
“政務中心能解決問題的寬度決定了一個城市的開放程度。”成都市投促委外資審批處副處長劉建說,許多對成都不了解的外企和外籍人員,首先都要到當地的政務中心。
2013《財富》全球論壇、第十二屆世界華商大會等國際性大會先后在成都召開,不斷開放的成都正在加快國際化的進程。據介紹,目前落戶成都的世界500強企業已達到248家。
在財富論壇期間,戴爾成都全球運營基地正式投產。提及緣何“選擇成都”,戴爾亞太及日本地區總裁閔毅達將“企業服務”放在了首位。不僅僅是戴爾,近半數世界500強企業“扎營”成都,“國際化的政務服務環境”已成為企業的共識。
來源:四川記者站 李渝 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