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干點事!”
在夾金山南邊的四川寶興靈關鎮,記者到李英俊家里采訪,一進院子,一輛車身貼滿“抗震救災志愿者”、“誓死保衛生命線”等大紅字幅的面包車,顯得格外顯眼。
他的主人,曾參加過唐山大地震、汶川和玉樹抗震救災的李英俊拍著胸脯說,如果需要,他隨時準備出發。
“5·12”大地震那天,地動山搖,眼看自家房子上的瓦片刷刷地往下掉,52歲的李英俊非常心疼。但當他聽到,山那邊更嚴重,家門口這條路將成為運送救災物資的生命線。
汽車技師出身的李英俊坐不住了:“我得干點事!”。一番簡單的商量,夫妻倆連夜蒸了81個饃饃,帶上工具,出發了。
李英俊知道,在這條生命線上,要翻越大雪山,路況、氣候、海拔,將是運輸救災物資車隊難以逾越的困難。他要守在這條線上,為過往車隊服務。
“怎么了!”
“爆胎!”司機一臉焦急。
“我看看!”
司機將信將疑。大家心里清楚,在這樣高寒缺氧的地方,不趕緊修好,夜里就可能送命。
李英俊脫下棉衣,鋪在車下,雪水很快漫過棉衣。山上不比山下,平時擰3分鐘的輪胎螺絲,山上要十幾分鐘。發現右后輪還卡著石子,他掄起錘子猛砸鋼釬試圖將石子摳出。由于在高海拔上用力過猛,他忽然喘息急促,5斤重的錘子重重落在左手上,手頓時腫如面包。
入夜,李英俊輾轉難眠,一直在想如何幫助運輸車隊減少事故,安全翻越夾金山。他想出了辦法,并立即起床趕往位于夾金山上的救災指揮部。
“你找誰?”寶興縣委副書記問。
“我找交通局長,要印‘行車提示’?!?/p>
這個“提示”,是李英俊多年在這條公路上行駛的經驗總結?!疤崾尽眱热?您已進入高原地區,山高路陡,為了您的車輛不燒軸承,不拉缸,不損壞變速箱,請您使用中油門行駛,保持動力,注意降溫,安全行駛。
“提示”立即被交通局采納,并連夜印刷了9700份。第二天,李英俊帶著這些“提示”,站在路邊,見車就發。那段時間,他覺得自己像個戰士。8個月,在這段路上,3000多輛車,幾千次翻越夾金山。
那些日子,李英俊多少次因高原反應暈倒在地?!叭绻宜懒?不要麻煩政府,把我埋在路邊!”李英俊一次次交代妻子。
“一家一家組成國家!”在他心里,愛“家”是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