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里骯臟不堪 餐桌上難辨真偽
“合格”的“潲水油”到底是否衛生?一位“潲水油”制作窩點附近的居民說:“都曉得它很臟,但你絕對想不到它‘恁個’臟!”
記者在九龍坡區警方端掉的一個“潲水毛油”制作窩點看見,作坊是廢棄養豬場改成的,砌有多個巨型水泥池,大的面積近10平方米,專門盛放用于煉油的殘羹剩飯,花花綠綠,明顯腐敗霉爛。旁邊還有直徑約兩米的大鍋,上面沾滿穢物,專用于熬煮“潲水”?,F場污水橫流,酸臭味刺鼻。
附近村民說,黑窩點開工后惡臭難聞,大伙常被熏得難以忍受,家里蠅蟲成災。記者看見一位村民現場取出一張20厘米見方的捕蠅紙,不到半小時就粘了黑壓壓一層蒼蠅。
這樣煉出來的油為何能“合格”?九龍坡區辦案人員說,不法商家能自行檢測酸價、過氧化值、溶劑殘留量等指標,通過脫膠、脫酸、脫色、脫臭等多道工藝,美化產品的氣味和口感,在餐桌上難辨真偽。如被查處的永川區一家不法煉油廠,擁有超過300只油桶、10個煉油罐及鍋爐等全套設備,煉出的“潲水油”在多項指標上接近“達標”。
辦案民警表示,在懲處依據上,目前尚無明文規定“潲水油”是有毒有害食品。在定罪時,必須認定其“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或是“有毒有害”。而相關鑒定部門只能對“潲水油”的一些具體指標進行量化鑒定,很難認定其“有毒有害”,這給嚴懲不法商家造成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