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學生們都“又白又胖”,農村的孩子卻又黑又瘦
除了四處參觀,他們最重要的行程,是參加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首屆中國貧困地區小學校長論壇”。不過,8月24日這一天,當盧有英坐在人民大會堂河南廳的會場時,他緊張得頭腦空白,幾乎“不知道手腳該放在哪里”。
和他坐在一起的包括北京高校的教育專家、媒體負責人,以及大型企業的高管??稍诖酥?,他從不知道什么叫“論壇”,也沒見過這么大的會場。他對于開會唯一的印象,就是“關掉手機,不要講話”。
事實上,幾乎每個參會的校長都露出了點緊張的神色。四川省普格縣校長劉日沙站上講臺后,雙手一會兒背著,一會兒插袋。
“我第一次來到北京,站到人民大會堂之中,確實……”這位老校長頓了一下,“該怎么說呢?我比較激動,還有些……有些害怕?!?/p>
另一位貴州赫章山區小學校長聶章林在臺上一股腦背出了許多數據:孩子的每一頓飯要花多少錢,孩子上學時到底走了多少崎嶇的山路。
“我仔細算過,小學三年級畢業時,孩子就走完25000里長征了,累都累得長不大!”聶章林加重了語氣,聲音卻有些顫抖。
這位校長在北京之行里吃驚地發現,這里的學生們都“又白又胖”,而相比之下,自己那些山里的學生,都顯得那么瘦、那么矮小。
作為活動中唯一一名女校長,來自貴州赫章的姚廷琴發言時有些靦腆。因為時間限制,她只說了兩句話:“撤點并校之后,我們小學要搞‘寄宿制’,我不知道我們學前班的孩子怎么辦?他們不能寄宿,他們寄宿的哥哥姐姐也管不了他們,怎么辦?”
上臺之前,姚廷琴憋了“一肚子的問題”?!拔覀冞@次是帶著任務來的,是來反映問題的?!?姚廷琴不止一次這樣說。不到一個月前,她剛因意外懷孕而做了人流手術,但這次她依然不顧丈夫的反對,堅持趕來北京。
對絕大多數鄉村校長而言,這是他們第一次有機會在眾人面前,說出自己的經歷和困難。
來自四川井溪鄉的校長余興友在開場白中說:“我在山區里做了36年校長。”臺下,一片雷鳴般的掌聲讓他一下子不知道該說什么好,眼淚在眼眶里打轉。停頓了幾秒鐘之后,他才開始介紹學校的情況,講述他與其他老師怎么去尋找那些在上學路上失蹤的孩子。
坐在臺下的盧有英一直在點頭,事實上,幾乎每個鄉村小學都面臨相似的問題。在北京的幾天里,他滿腦子都在考慮,新學期即將開始,學校多了一個班級的新同學,卻怎么也騰不出一間新教室。
連坐在人民大會堂寬敞的會場的時候,這個鄉村教師依舊在默默盤算:“實在不行,只能讓兩個班級90多個孩子擠在一個教室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