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夠賣” 拉高房價老托辭
“北京市的庫存住房已經創下歷史新低”、“北京現在庫存的房子只能賣3個月了”……最近,因為新房源入市較少,購房人中產生了一種緊張的情緒。而部分開發商、代理公司也推波助瀾,通過各種渠道,放出北京的庫存房源即將在幾個月內告罄,購房人將無房可買、房價即將上漲的消息。但記者調查顯示,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優質房源庫存量有限
“我真沒有想到,300萬元的預算,居然在北京買不到一套可心的婚房。”研究生畢業、目前在北京某證券公司工作了3年多的劉恒對記者說。
劉恒今年28歲,月薪2萬多元,他正準備和談了5年的女友結婚。工作幾年的積蓄加上父母的贊助,讓他有了100萬元的首付預算,按首付30%計算,他可以買一套總價300萬元的房子。
“我首先考慮的是郊區新城,五到六環間的房子,這些地方300萬元的預算足夠買一套三居室。但我沒有搖到汽車牌照,住在這些地方沒車不方便,特別是將來有孩子后,總不能抱著小孩子老擠地鐵吧。六環的房子更不用說了,”劉恒說,“五環以內,300萬元只能買100平方米以內的小兩居,而且這種房源還特別少。如果買二手房,那稅費又很讓人頭疼。就這樣,我一直沒有挑到可心的房子。”
從北京庫存房源的面積分布來看,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戶型占據了庫存的主導,以25208套占據了近41%的比重。這類項目一般都在五環以外,以六環居多。
而三居室、四居室及面積更大的房源,在五環以內較多,但總價也比較高。這種情況也就讓購房人總難以“兩全其美”——面積越大離中心城區越近,單價也越高;而低總價小面積的,卻離中心城區較遠。
根據亞豪機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套數為61517套,而在去年的5月份,這一數字為10萬套出頭;再往前的2011年12月7日,則高達130049套。
“61517套雖然是個不小的數字,但其中‘有效供給’、‘優質供給’卻要打個不小的折扣,”一位資深開發商告訴記者,“實際上在這61517套庫存房源中,還存在一部分位置、戶型或品質較差的房源,部分賣不出去的尾房,去化速度較慢的高端項目,還有部分被開發商以囤積、自用、轉租等各種形式扣下來的房源。減去這部分‘非活躍庫存’之后,所剩的可快速轉化為成交的‘活躍庫存’數量就少了,而其中優質的資源就會更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