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病死豬肉“搭票”闖檢疫關
辦案人員說,查封屠宰場時,用塑料袋裝著的一些豬內臟都已經發(fā)黑變質。呂江永說,病死豬都是豬販子送貨上門,來源他也不清楚。
這些未經任何檢驗檢疫的病死豬肉甚至被端上了北京郵電大學餐飲中心新食堂惠風餐廳的學生餐桌。2012年5月開始,何某經營的公司向惠風餐廳供應五花肉和肉餡,而這些肉均是錦繡大地批發(fā)商田某提供的病死豬肉,田某是呂江永的另一個“大客戶”。
高校食堂向來是食品衛(wèi)生的“重地”,各高校食堂一般對食品原材料都有嚴格的檢驗制度。惠風餐廳的經理程某說,何某每次送肉都給“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然而,這些病死豬肉又是怎樣“檢疫合格”后進入大學的食堂呢?
一般生豬屠宰后進入市場銷售,必須由動物檢疫機構出具檢疫合格證明,而豬肉上面也要蓋檢疫章。一般檢疫票是“一豬一票”,每張票有編號,分割出來的每塊豬肉也都有相對應的編號。“但事實上經常是一張票被反復使用,無論是市場管理人員,還是餐飲機構,都沒有多少人認真去看。”一位辦案警官說。
這個巨大的漏洞為病死豬肉“裸奔”打開方便之門。據(jù)介紹,李紅河和田某也從正規(guī)渠道進貨,他們就拿著正規(guī)的檢疫票,交給“下家”以應對進場檢查,而很多市場和餐廳根本不會細看這些“張冠李戴”的檢疫票。
位于海淀區(qū)的北京城鄉(xiāng)倉儲超市豬肉攤位經營者江某也是李紅河的“下家”之一,憑借著李紅河提供的檢疫票,有時候甚至不用檢疫票,江某就順利地把這些病死豬肉擺上了超市的貨架上,而這些去皮肉一般都是絞成肉餡賣給顧客。
就這樣,國家嚴格規(guī)定的豬肉檢疫制度被“架空”,大量未經檢驗檢疫的病死豬肉從臟亂差的非法屠宰點“一路綠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