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多目標平衡,就為2014 年的經濟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宏觀政策層面,仍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但是側重點要向供給側管理傾斜。“2014年積極財政政策要注重短期和中長期效果的結合,既要穩增長,又要兼顧培育未來的經濟增長點。通過優化投資方向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體制改革,實現更為穩健和均衡的增長。”中國社科院數量所副所長李雪松說。他具體給出四條建議:繼續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發展;保持財政赤字率基本穩定,優化債務結構;用好增量資金,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債務水平,有效防控地方債務風險。
在貨幣政策方面,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王毅認為重點也是四條,包括:盡快出臺存款保險制度,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完善金融宏觀調控體系;推進同業存單發行,促進同業業務證券化,規范同業業務發展;提高銀行業競爭水平,促進銀行業健康發展;對以規避宏觀審慎政策為目的的變相貸款業務進行規范,推動“影子銀行”陽光化。
在產業政策方面,有效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將被重點考慮。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正確認識矛盾是解決矛盾的起點,那么什么是中國當前的主要矛盾?我認為是生產過剩,所以改革和結構調整都要圍繞著這個中心展開,否則難以見到成效。”李揚也表示,今后,我國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有效解決我國的產能過剩問題。
不過解決過剩問題將和推進改革結合起來。國家發改委綜合司人士表示,2014年要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完善有利于化解產能過剩問題的體制機制。李揚則說,解決產能過剩的政策工具,應通過改革,主要從供給方尋找。必須摒棄以創造新的投資需求來消弭過剩產能的傳統做法,應通過減少政府的干預,充分發揮企業和市場的作用,來最終抑制我國產能的盲目增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平預測,2014年中國將全面推進財稅改革、金融改革、國企改革、行政體制改革和價格改革。他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在財稅改革方面,國家、地方資產負債表的編制工作將繼續開展,以加強對投資主體的監控,同時研究中央、地方支出劃分比例,資源稅改革以及消費稅征稅范圍也將擴大;在金融改革方面,民資銀行設立門檻將降低,國家將新設立一批政策性金融機構,儲蓄保險建設將加快,匯率浮動比率將加大,自貿區試點將加快;在國企改革方面,國資委定位將逐步轉變,從原先管國有企業資產負債表全表到只管所有者權益一部分,國資委的工作將專注于資本增值;在行政體制改革方面,簡政放權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在價格改革方面,公共產品價格改革范圍將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