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街絲綢店:導游躲得遠遠的,一個月睡衣才賣出兩件
駐扎在景區里的購物網點,因受相關政策沖擊,業績不盡人意。那在景區外的購物網點,會不會“好過”一點呢?
前天,記者來到仁和路上的一家小型旅游商品店。這家門店里,玻璃柜臺擺放著各色的絲巾、睡衣等絲綢產品。
“蠶絲睡衣3折”、“品牌真絲圍巾5折”……營業員一見有人上門,就連忙吆喝。即便是印有各式花樣圖案的絲綢制品突然放下“身段”,這家店還是面臨門可羅雀的境況。“我們店在商業街上,又不是開在景區里,自覺進店的外地游客就很少,來逛的本地市民根本不買這些商品。”何老板坦言。
“十一以后,沒什么旅游團帶進來過,只能一邊撐一邊觀望,沒生意的話就上半天班吧,看看形勢會怎么樣,再做打算干吧。”何老板透露,“10月份店內458元的睡衣才賣出兩件。像標價129元一條的真絲圍巾,以前有旅游團隊過來,一般實價七八十元,我一條進賬60元就有賺頭了,超出部分的金額全都是給導游的。現在可好,開價65元一條,能賣出去就已不錯了。”她一臉無奈,“現在導游可能怕被投訴,都離我們店遠遠的。”
記者了解到,位于杭州解百靈隱店二樓的瑞霞絲綢商行,以前門客滿盈,如今也是大門緊鎖。
旅行社“欽定”購物網點:一片冷清,有的樓層停業裝修
一家國際旅行社的導游小陳透露,學院路上的“杭州絲綢展示購物中心”曾是華東地區多數旅行社“欽定”的購物網點。“這家店不在景區內,以前旅游團隊是他們的主要客源。新《旅游法》出臺后,這部分客源流失,僅靠散客或是出租車司機拉來的外地游客,肯定是維持不下去的。”
前天,記者到了學院路上的這家絲綢購物中心。在領賓員的引導下,記者走進一樓展廳,里面冷冷清清,模特身上的輕薄如翼的服飾、各類絲綢制品的櫥窗展示、巨大的古代紡織機……它們在諾大的展廳里稍顯“寂寞”。
來到二樓后,只有零星的顧客正在挑選絲巾。記者一邊挑選蠶絲睡衣,一邊以游客的身份與店員攀談。閑聊之中,店員感概:“今年十一長假的人流量跟去年同期比確實少了不少,顧客的類型也開始轉變,像你們這樣的散客多起來了。”
當記者來到三樓時,卻發現這一層的土特產超市一片漆黑,沒有營業。隨后記者從一樓前臺處得知,10月1日后,三樓土特產超市就停業了,打算重新裝修。
在二樓辦公室,值班人員表示,因為土特產的保質期比較短,不像絲綢可以較長時間存放,所以三樓暫時停止營業。當記者追問以后是否會繼續經營土特產,值班人員猶豫之余,以“老板不在、具體情況不清楚為由”搪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