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
西湖景區大型旅游商品店
2家關門6家停業1家轉型
新《旅游法》實施,購物項目被明令取消后,行業內“陣痛”不絕。原本依賴于游客購物這樣的一些旅游商品店,這回全都抓瞎了。
記者從杭州市西湖景區工商分局獲悉,今年國慶以后,在對9家大型旅游商品購物網點的營業狀況調查中顯示,有2家已經關門歇業,6家處于停業狀態,還有1家正在轉型升級(小喇叭問茶樓)。
記者隨后了解到,位于靈隱的瑞霞絲綢行是景區內2家關門的大型購物網點之一。不過,知情人透露,關門的店面僅是其中一家分店,瑞霞絲綢行入駐景區原本打算在外地游客中傳播品牌形象。
兩家關門的購物網點邊上還有其他在營業的商家,他們紛紛表示,今年旅游商店的營業情況本來就相較往年要差,并不只是10月份以后形勢才不好,“其實,國內外金融形勢和年初的禽流感的影響都有點的”。不過,一些店主比較樂觀表示,“像我們這種景區周邊以散客為主的店鋪,不怕的,來年的營業額有待觀望。”
工商部門相關人士分析:“現在景區內大型的、獨立的旅游商品購物店基本處于虧本的狀態,大多數商家還不敢輕易關門,而是進入‘店面升級、停業裝潢’、‘休二做一’、‘半天營業’等狀態。很多經營者也是在觀望之中,畢竟新《旅游法》實施才一個多月,很多人希望國家層面能盡快出臺相關配套的實施細則,比如在旅行過程中,游客有購物需要的,在自愿的原則上,可以跟旅行社補簽一份補充協議。”
針對過去依靠導游帶團來購物生存的旅游商品店,眼下如何盤活應該是商家心頭最要緊的事。
相關人士表示,“現在網購市場迅速發展,任何一種當地特產幾乎都能上網買到,年輕化的旅游團其實外出旅游已經比較少地親自到商店購買。再加上這些旅行社、導游特約的購物網點本身經營產品無差異,導致同質化競爭激烈,原先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如今受新《旅游法》沖擊,這些店還想活下去,就必須轉型,注入新的盈利點。”
“能在最快時間內作出轉型升級的反應機制,是有一定風險但也是可取的,這種做法將顧客‘只關注價格不關注產品及服務’的消費觀念進行糾正和重塑,最終回歸理性。像景區一些茶樓過去依靠賣茶葉獲利,現在轉型升級,從打造優良服務環境來提升商家在游客中口碑,還是可行的,其另一個作用是通過創新服務刺激游客的潛在消費。”他說。(見習記者王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