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日報》報道,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撰文認為,金融危機的沖擊使得我國傳統經濟發展方式的問題和矛盾更加凸顯。因而,我國經濟的發展進入一個戰略性轉型的關鍵時期,必須轉換我國經濟的發展方式以適應新階段的發展要求。新階段我國經濟發展面臨以下重大課題:
第一,在全球經濟深入調整、外部需求擴展的背景下,我國如何有效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改變經濟增長對外部需求的過度依賴。
第二,在產能過剩壓力加大、資源環境矛盾加劇的條件下,如何提升制造業的技術支持和人力資源,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降低能源資源消耗和排放強度,改變經濟增長對傳統工業規模擴展的過度依賴。
第三,在資源、土地、勞動力等低成本優勢開始減弱,生產要素成本趨于上升的條件下,如何加快培育以自主創新和人力資本為基礎的新競爭優勢,改變經濟增長對低成本資源和要素高強度投入的過度依賴。
第四,在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要求日益迫切、經濟發展對科技教育要求越來越高的條件下,如何加快社會建設和改善民生,增強科技、教育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改變社會發展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的局面。
第五,在結構調整難度不斷加大的條件下,如何突破深層次的體制束縛,對已經形成的經濟關系和利益格局進行新的調整,加快推進關鍵領域的改革,形成有利于經濟發展、社會轉型的體制環境。
今后一個時期是我國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在關鍵時期,我們既要通過轉變來化解高增長時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也要為經濟復蘇后我國經濟邁上新臺階、實現更長期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發展創造條件。所以這次轉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艱難,它不僅有結構調整也有體制變革,不僅有經濟領域也有社會領域。中國經濟發展到了一個新關口,面臨著現代化進程向何處去的重大選擇。不進則退,不進則亡。所以必須變革我們的發展方式,為我們的現代化拓展新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