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停產等一系列處罰措施,中海油稱,尊重國家海洋局作出的決定。與此同時,中海油在香港也遭遇了投資者的“冷遇”。昨日,港股中海油開盤14.26港元,收盤13.84港元,大幅下跌8.89%。
■展望康菲將面臨多起索賠訴訟
針對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造成的海洋生態環境破壞,根據《海洋環境保護法》關于海洋生態索賠的規定,國家海洋局將代表國家對康菲公司提出生態索賠。目前,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
賠償金額“不封頂”
為向渤海灣蓬萊19-3溢油事故的責任方提起海洋生態損害索賠訴訟,經國內法律和海洋專家組評審,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法律服務機構團隊公開選拔基本結束,中國的官方律師團隊已于8月底正式披掛上陣。
有業內人士表示,律師事務所被確定為國家海洋局向康菲公司索賠的法律服務機構,這標志著渤海溢油事故的處理,將從封堵溢油點進入環境污染損害索賠階段。結合前段時間康菲公司傲慢的表現,即將展開的法律訴訟將不會輕松。
在生態方面的賠償金額,國家海洋局表示,將根據《海洋溢油生態損害評估技術導則》等標準進行科學評估,估算此次溢油造成損害的生態賠償金額。這個賠償金額可以很大,理論上“上不封頂”。同時,8月29日,“渤海溢油維權律師團”成立。通過中國公益訴訟網組織,北京市資略律師事務所接受了河北昌黎縣大灘漁港近200名養殖戶的委托。
此外,北京盈科律師團也已經取得了河北樂亭、昌黎兩地近200名養殖戶的委托授權,為其免費代理維權活動。
或成生態索賠“轉折點”
根據《海洋環境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國家海洋局將代表國家對康菲中國提出生態索賠。面對巨量的損失,生態賠償級別是以“萬元”還是“億元”計,將成為未來此類事件的經典案例。
李輝權向南方日報記者透露,國內尚沒有發生過像渤海這樣的大規模漏油事件,以前發生的多是輸油管漏油事件,這導致有關海洋生態的保護法律還相當不完善。
因此,對于這類事件的處罰,以前一般僅限于行政執法上的處罰,損失的追究也大多限于農業、漁業方面,而不會上升到生態領域損失的處罰。因此,以前違規處罰一般都是“萬元”級別,而不會上升到“億元”的級別。
比如2002年,馬耳他籍油輪“塔斯曼海輪”與中國大連“順凱一號輪”在天津渤海海域碰撞,“塔斯曼海輪”大量原油泄漏,盡管天津市海洋局與漁政漁港監督管理處分別索賠達9479萬元與1785萬元,但最后僅在庭外調解獲得百萬元的調查費用。
對此,業內諸多人士表示,2010年發生在美國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最終以英國石油公司花費200億美元建立賠償基金才算了結,這對國內此次漏油事件或可借鑒。
李輝權表示,此次渤海漏油事件將會作為海洋生態保護的一個“轉折點”。目前,國家海洋局正在加快對海洋生態污染損失的標準與規范的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與處理程序也在進一步完善。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