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鼠在穿過管道(資料圖片)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法國媒體報道,瑞士蘇黎世大學的一組科學家9月20日在《自然神經科學》雜志網絡版上刊登研究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種治療癱瘓的新方法,已在老鼠身上實驗成功,而且也可以適用于人類。
癱瘓通常是由于脊髓內的神經纖維受到損傷后無法成功傳導大腦指令引起的,因此一直以來,科學家認為治療癱瘓的關鍵是修復或者重新連接受到損傷的神經纖維,然而這種方法在臨床治療中效果并不明顯。
此次科學家運用的是一種“三位一體”綜合療法,他們在給癱瘓的實驗鼠注射復方抗菌藥的同時,對實驗鼠的脊髓進行電子刺激并對實驗鼠進行運動能力訓練。幾周以后,原本癱瘓的實驗鼠又恢復了行動能力,可以在跑步機上行走了,而且當跑步機倒轉的時候,實驗鼠也會跟著往后退。
在接受法國媒體電話采訪時,瑞士蘇黎世大學教授格雷戈里·庫爾蒂納說:“這說明脊髓神經系統是具有認知和學習能力的,它不用經過腦神經系統就能感受到外在世界的變化并對這種感覺進行解讀,然后再發出相應的運動指令。”
雖然此前已有研究證明,脊髓神經系統不用經過大腦也可以發出行動指令調節肌肉運動,但是通過這次實驗科學家首次發現,受到損傷的脊髓神經系統也可以基本恢復原來的功能。
庫爾蒂納說他們正在設計一種能植入體內的脊髓神經電子刺激裝置,“它長3厘米、厚0.1毫米,將被置于椎骨與脊髓之間。因為沒有直接進入脊髓,所以它的危害性是極小的”。
庫爾蒂納和他的同事們認為,這種新方法可以用來治療那些因脊髓損傷而癱瘓的病人,他們希望在未來幾年內這種新方法就可以被允許進行人體實驗。(環球在線: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