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王普密蓬
|
![]() |
英拉
|
![]() |
素貼 |
結果一:如期舉行大選
事情如果進展的順利,看守政府堅持至2月2日大選,那么為泰黨有極大可能勝選,這點反對派最清楚不過。
在2001年至2006年執政期間,時任總理他信通過推行一系列惠民政策,使原本被邊緣化的草根階層獲益很多,這一階層因此成為他信政權的根基。由于支持他信體系的選民數量龐大,其他黨派在大選中始終無力與之抗衡。
從歷史上來看,自1992年以來,泰國舉行過五次選舉,他信派系總是贏家。在2010年的大選中,英拉領導的為泰黨獲得約1500張選票,以民主黨為首的反對黨只獲得約1100萬張選票。再加上英拉執政以來無大的紕漏,且表現不俗,如期大選,為泰黨再次獲勝的機會還是很大。
反對派當然知道自己的“弱項”,所以拒不玩“大選”游戲。民主黨黨首在被媒體問及是否會參加大選時選擇避而不答。
當然,沒有民主黨的參與,選舉可以照樣舉行,但僵局還是無法解除。
民主黨在2006年曾抵制過全國大選,他信的泰愛泰黨在那次大選中獲勝,可是軍方委任的法庭裁決泰愛泰黨觸犯選舉法令而解散該黨。
結果二:建立“人民議會”
英拉9日宣布解散國會,但執政黨作為看守政府依然存在,維持國家事務的運行。但這并不是反對派需要的結果。他們的目的是把“他信”的影響徹底地從泰國根除。
反對派首領之一民主黨老牌政客素貼提出的政治綱領包括:英拉政府下臺,由“人民議會”承擔立法職能并推選無黨派的“正派人”組建臨時政府,由國王任命臨時總理。臨時政府負責推動政治改革,然后舉行大選。
反對派提出的“方案”核心要素就是改變游戲規則:拋棄以前沿襲的由選民一人一票選出議會,并由議會中最大黨組閣的,而由社會各界“推舉賢能之士”組成“人民議會”。
但人民議會是否就是由“人民”構成?調查顯示,示威者絕大多數是來自中產階級的?;逝?,他們并不能代表泰國所有人民。
當然這種方案是現行憲法所不允許的,也是政府不可能接受的。
支持政府的紅衫軍原本要在10日舉行反示威游行,但因為英拉的決定而暫停行動。不過他們不可能容忍權力旁落。英拉政府轉為看守內閣,將削弱其對由草根民眾和商人組成的“紅衫軍”的控制力。
“紅衫軍”領導人之一乍都蓬則表示,希望英拉不要按反對派要求辭去臨時政府總理職務,以免出現權力真空。乍都蓬說,如果素貼領導的“人民民主改革委員會”繼續破壞泰國民主體制,“紅衫軍”將號召大規模集會,但會避免發生沖突。
結果三:他信家族離開
反對派堅稱,英拉及他信家族必須離開泰國。目的就是割斷他信與泰國民眾的聯系。
素貼曾號稱要組織百萬人上街游行,但9日當天只有10萬人左右參加,足見其民意不足。
泰國內亂的本質原因在于中產精英階層與他信的農村支持者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即使他信家庭離開,仍會有代表下層民眾的政黨上臺。
泰國政壇上的“紅黃”兩派勢力,相互間勢不兩立,無論哪方上臺執政,都難免會利用執政地位推行一些維護本派利益的政策,并對其他派別利益構成侵害,導致政權無法長期持續。
泰國政治已經進入了一種惡性循環。紅黃二軍掀起波瀾,亂局不斷,然后軍方介入,最后重新大選,泰國政局又進入新的一輪循環。
反對派的支持者都認為,國會下議院解散并不能解決問題,應該由軍隊出來,以減少對國家的損害。
目前軍隊還保持中立。然而,如果亂局持續時間過長,并出現大規模流血沖突,軍隊介入的可能性將會增加。
但泰國社會深層次的矛盾依然不能化解。
(來源:人民網 編輯: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