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當初離開央視,也是對自己的負責嗎?
楊瀾:我還是很需要自由的。可能就是心里有想法,需要表達,想比較多地把握和控制自己表達的權利和能力吧。心里是有這樣一條線的。也吃了一些苦頭,也會被別人嘲笑,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原來的環境對我有很大的約束,但也對我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Q:一個女主持超越“外在形象”這道坎,是不是很難?
楊瀾:外在形象永遠是一個女主持人的重要部分,而且形象可能比千言萬語來得更有說服力。
當時,很多女主持還只是讀稿子的人,沒有主動去做個思考者,即使你做的是綜藝節目,也應該是在不斷地思考。最重要的,是怎么不斷把情節向前推動。
現在很多主持人大賽,強調主持人的才藝,我覺得這除了對娛樂節目還有點意義外,對大多數節目,比如談話、新聞節目,都毫無意義。
我們實際上是個思維和語言的組織者。就這么多元素,要把它們放在節目中,你要思考怎樣組織,使得既有邏輯,又符合觀眾的欣賞習慣。娛樂性并不是說逗大家笑,而是大家能夠跟隨你,能聽得進去,并能不斷地推進,這是思考的結果。
Q:自《實話實說》后,還沒有出現有影響力的電視訪談節目。你說過,談話節目你會一直做下去,直到白發滿頭。真的可以嗎?
楊瀾:談話節目最大的瓶頸是談什么、能談多深。這個瓶頸大家不難理解。
據我觀察,在世界各地,談話型節目都是屬于“慢熱型”,但是無論電視臺、廣告商,還是觀眾都要求節目火爆,再火爆,所以大家拼搶明星資源,特別是在話題方面遇到瓶頸時,大家都一窩蜂地去找明星,使得同質化程度越來越明顯。
在這個前提下,既要做到收視率有保證,又要達到某種專業的水準,這個難度已經比《實話實說》剛推出時加大了。就是說,人們可以容忍一個節目成長的時間大大縮短了。
沒有經商的天分
Q:2000年創辦陽光衛視是你目前為止的最大挑戰嗎?